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11月7日 星期三,农历九月三十,(习水土城) 小雨(2—6度)。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下午2:00左右游完佛光顶后,马不停蹄,我们又奔赴25公里外的习水土城。
位于贵州遵义习水县的土城古镇,是一个因航运而兴的古镇,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
上篇:史料记载:周秦时期,土城为南夷习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平夷县,辖今习水、赤水两县市。魏晋改置平夷郡,唐置浙州。北宋大观三年(即1109年)置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元末明初,这里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时发现大量用泥土建房筑城的墙基,土城从此得名:土城古镇
据土城考古发掘出的石斧考证:早在7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远眺古镇: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她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沿赤水河呈二级台地分布,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一山一水一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构成古镇特色鲜明的山城风貌,体现了山地居民与自然环境与为依存的“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生活情趣。
古镇传统建筑依山就势,自然地形成了层楼叠宇的群体风貌,其造型轮廊高低错落,纵向空间丰富,天际轮廊优美,是一幅"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的美妙画卷。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下篇:毛泽东主席说过,“四渡赤水”是他此生的得意之作,而土城之战正是“四渡赤水”的第一仗。今天,我们来到土城,当然是要去瞻仰革命先烈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1935年1月27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来到土城镇,而川军郭勋祺旅也尾追进至土城以东地区。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主动求战,想打一个漂亮仗,以振奋军心。他见青杠坡这一带道路两旁皆是山谷,便提议围歼孤军深入的川军郭勋祺旅。以便在林彪率领一军团夺取赤水后北渡长江,然后与张国焘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会师。28日拂晓,彭德怀领导三军团发起总攻,经过连续几个小时苦战,川军不但没有溃退,反而越来越多。毛泽东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情报出了问题,从抓获的俘虏番号中,他发现川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跟红军投入战斗的兵力相当。制高点银盘顶、寒棚坳两军往复冲杀,几易其手,并展开白刃格杀。然敌援军源源不断赶到并投入战斗,制高点还是被号称川军“模范师”的郭勋祺部攻占,并进逼土城,一度进至红军前线指挥所白马坳的前沿,而山后便是赤水河。由于战斗伤亡过大,战局对红军不利。毛泽东当机立断迅速渡过赤水河,决定撤出战斗,四渡赤水由此拉开了序幕。
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大仗,也是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实际领导地位,恢复军事指挥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最后压轴,还是孙老师的诗作:
第八站: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古镇明天,奔赴仁怀县茅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