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北漂,给家里打电话时都在表演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总是喜欢提高嗓门讲话?是担心父母听不清吗?不一定。直到有一天,我给家里打电话,也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声音我才明白:
我只想用更高的语调来粉饰孤独。我用更快的语速、讲更多有趣的事情,来假装这里很热闹,假装自己一点也不孤独,甚至假装自己很充实但又很开心。我们都知道,挂断电话以后,整个房间可以寂静的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我最近过的特别好,公司业务发展的也很快,放心吧!”
“最近工作也不忙了,我还天天有时间运动了,放心吧!”
“我从来不熬夜,而且北京这里我有很多朋友,放心吧!”
我听过很多人给家里打电话,他们可能两周甚至一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而且打电话的时间并不长,点到为止。然后不停地讲着“嗨呀!你放心好了,不用担心我,这里一切都挺好的”电话那边也讲着,“你也不用担心我,我们身体都很好”。我们都说,生活很累,只有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你才是你自己,可是,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给家人打电话,我们才不是我们自己。
因为生活中的有些苦,本身就是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我们总是要学着长大。而他们又把人生中几乎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也许我们跟他们讲述的一点点不愉快,在他们的耳朵里都会无限放大。可是我们相聚那么远,他们也不能过来,就算过来了,我们面对的事情还是需要自己解决,他们也是在干着急,不如让他们不知道。
曾经我的室友有一段时间在北京找不到住的地方,不得不每天在公司打地铺,每天要等到所有加班的同事走了以后才能好好休息。每次他家里打电话过来,都要强行表现的特别开心,然后说我住的特别好,还在那个大房子里面,每天怎样怎样过的,最后还补一句,“你们什么时候来北京玩啊?我来帮你们安排”
当时听他讲的逼真程度,如果我不认识他,我都相信他是个人生赢家了。
于是,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就开始变成了一场场表演,但是你知道吗?一次次表演,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陌生。有一天,突然我发现,爸爸妈妈爱的人,不是那个真正的我,是那个,我竭尽全力表演出来的完美的我。
大概每一个北漂,都会遇到这样的无奈吧。
让我们无奈的是,我们生活的烦恼,并不可以跟爸妈说说,工作的事情,也没有办法和爸爸谈谈。爸爸妈妈甚至开始学会了撒娇,我记得那时我工作特别忙,在家里的群聊里,如果发的是语音,其实很难有时间去听。
有一天凌晨我下班回家以后,翻看那些留言,群里只有五条,前四条是我妈说的:
“儿子,吃晚饭了吗?今天还加班吗?”
“儿子,下班了吗?到家后跟我视频聊天呀!”
“你要是没时间的话,你开着视频不说话也行,我就想看看你。”
“现在太晚了,我得睡了,晚安。”
中间有一条是我爸说的:
“他上班特别忙,你就别打扰他了。”
看完还挺心酸的,父母开始变得“懂事”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联系,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我们,而是担心我们太忙了。他们小的时候,教会我们如何成长,如何要变得坚强,但是你知道吗?更痛苦的事情在于,父母教会了我们坚强的面对人生风雨过后,他们需要更坚强的面对我们的坚强。
每次我回家的时候,他们都想给我买很多衣服,等到回去的时候还想把我的旅行箱装得满满的,就算出了新款手机还要问,你要不要换?妈妈买得起。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那些妈妈买得起的东西,我也买得起,我可以给你买的更多。
他们只是不想失去我,不希望感觉我们不再需要他们了。
是啊,他们有什么错呢?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孩子,想再爱一次。可是我们回去的时间甚至从大学时的一年两次,已经缩减为工作后的一年一次了,甚至每次相聚的时间都可以用天来计算了。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感觉像是穿越了一般,因为在我的卧室,永远永远都是我高中毕业时的样子,桌子上还是那年的备考资料,墙上还是最后一次考试的成绩单,就连桌子上我写的那个“复旦大学,高考加油!”还保存的完完整整。
好像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好像我一直在陪伴着她们,可是归来后,我却早已不是少年。
我们走的太快,往往会忘记停下来等等他们,甚至看不到的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比你还要努力。有一次,我和我爸打电话,然后突然发现他开始坚持跑步,还准备过两年参加一次完整的马拉松;甚至跟我讨论起了看《奇葩说》的感受,他说《奇葩说》给他带来了想法的改变,喜欢颜如晶;还看了许知远老师的《十三邀》,跟我聊采访这些人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你看,你以为和父母距离越来越远,可是他们都肯为你往前迈出99步了,你可以为他们往前迈出哪怕一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