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思维碰撞故事新说

报德与报怨

2019-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冶读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如果有人做了“以德报怨”,就会得到他人的称颂,说这人度量大,品德好。

哪儒家是否推崇“以德报怨”?

没有明说,但似乎有个倾向,若如不然,为何颂扬?

然,这绝非孔子的意思,是后世儒者的想法。就德与怨,曾有人询问过孔子,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若如此,哪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

这人没回答。

接着,孔子又补了一句,说:“应该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哈,这才是孔子,真实的孔子。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当然更不主张“以怨报怨”,而是主张“以直报怨”,“直”介于“德”与“怨”之间,字面意思是正直,或者以孔子之真性情,可理解为遵从自己的内心,可德可怨。

哪什么叫“以直报怨?”

孔子没有明确定义,也没法明确定义,而是留了一个范围,比“怨”要“好”,比“德”要“差”。

试举一例。

假如有人坑了你一把,按照“以直报怨”该怎么做?

如果你也坑他一把,这叫“以怨报怨”。

或者可以这样,像小朋友常说的那样:我不想和你玩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