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札记

【老秦人的故事】29、一错再错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5人  枫离秋

1、攻郑之战

攻郑,怎么又是攻郑?

春秋时期可以大致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郑齐时期

第二、晋楚争雄

第三、吴越争霸

郑国在这个三个时期,可谓是配角抢了主角的光辉。因为不是被晋打就是被楚打。可以说,与其说晋国历史相对于春秋历史,还不如说郑国历史就等同于春秋历史。

公元前585年,

郑悼公来到晋国拜谢。拜谢什么呢?前一年,虫牢会盟,郑国脱离楚国,加入晋国同盟。

郑悼公此番专门来晋国拜谢。

晋景公看到郑悼公来,非常高兴。效法当年齐顷公,给郑悼公授玉。

授玉有很复杂的礼节,这里就说一点。

授玉按理来说,要在大厅左、右柱子中间中举行,以示平等。毕竟郑悼公和晋景公都是诸侯,是一个等级的。可是郑悼公觉得晋景公是霸主,于是不敢行平等礼节。

结果郑悼公走的太快了,走到晋景公前面,意思就是表示你是老大,不敢以平等的礼节来授玉。

晋国大夫士贞伯评价,说郑悼公这个人胆小如鼠,必不久于人世。

五个月后郑悼公死。

郑悼公死后,由其弟郑成公即位。

郑悼公刚一死,楚国就发兵攻打郑国。为什么呢?因为郑国投入晋国同盟中。

晋国派栾书(公元前587年郤克卒,中军统帅由栾书继任)救援郑国。当时整个战争的配置是按照鞍之战的人员参战。

楚军看到晋军来了,撤走。

栾书下令,扩大战争规模,攻打蔡国。

按道理,没有任何理由去攻打蔡国,因为晋景公派你来,是救援郑国。现在既然楚军退去,晋军也该退兵了。

可是晋国攻打蔡国,楚国一看晋国不依不饶,意图吞并自己的同盟国。

于是楚国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地、息地的军队,救援蔡国。

赵同、赵括(二人死于公元前583年,今公元前585年),两人发挥自己冒进的性格,希望乘胜追击。

栾书答应了他们。

可是军中,荀首、士燮、韩厥三人极力反对,他们说:国君派我们来是救援郑国,现在楚军退兵,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没必要扩大战争。退一万步讲,打赢了又能怎么样?无非打赢了楚国两个县,这说出去有脸?要是打不赢,那更惨。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是愿意乘胜追击的。

有人就对栾书说:军中大部分人希望打仗,你为什么要遵从小部分人的愿望退兵呢?应该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栾书没有回答,晋军退兵。

其实这三个人的分量可比其余11人的分量重多了。

第二年,楚军再次攻打郑国。诸侯联军出兵救援郑国。结果把楚国的钟仪抓住,献给了晋景公,把他关在仓库里。

但是晋国却无福消受,因为晋国此时遭受内忧外患。

内忧,就是上一讲讲到的下宫之难,那外患是什么呢?

2、汶阳之田

所谓汶阳之田是一块地,这块地自古为鲁国所有。

这块地,处于汶河以北,故称汶阳。汶阳之田资源丰富,被称为粮仓。

鲁国处于泰山以南,齐国处于以北。汶阳处于齐国以南,鲁国以北。只要齐鲁交战,汶阳是必经之地。

比如齐桓公时期,曹沫之事,《公羊传》记载

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管子进曰:“君何求乎?”曹子曰:“城坏压竟,君不图与?”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曹子曰:“愿请汶阳之田。”管子顾曰:“君许诺。”桓公曰:“诺。”

这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曹沫刺杀齐桓公一事,《史记》并没有记载,为什么而刺杀。《公羊传》记载说,曹沫为了汶阳之田刺杀齐桓公。

齐鲁必争汶阳。鞍之战的原因就是齐鲁为争此地而大打出手。

取汶阳田。(《春秋 成公二年》)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派韩穿来鲁国访问,期间提出,希望鲁国把汶阳之田交给齐国。

鲁国此时十分不解,也并未做出表示。

那么晋景公为什么要干预齐鲁的内政呢?

《公羊传》是这么说的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来言者何?内辞也,胁我使我归之也。曷为使我归之?鞍之战,齐师大败,齐侯归,吊死视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晋侯闻之曰:“嘻!奈何使人之君七年不饮酒、不食肉,请皆反其所取侵地。”

晋景公有一天听说,齐顷公因为鞍之战七年不吃肉,不饮酒,为了警醒自己和吊唁死去的将士。晋景公听说后,十分感慨,君主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于是晋国干预,让鲁国把汶阳之田交给齐国。

这段描写真是,上坟烧报纸——胡弄鬼啊!

我们看看晋国的自己的举动

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使齐人归我汶阳之田,公会晋师于上鄍,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左传 成公二年》)

鞍之战后举行的会盟,提出战后,齐国把鲁国的汶阳之田,交给鲁国。

也就是说,对于齐鲁大地的战后利益分配已经讲明了,而且还是你们晋国人自己划定的,你们能够出尔反尔吗?

夏,公如晋拜汶阳之田。

鞍之战后一年,鲁成公来晋国拜谢,晋国把汶阳之田交割于鲁。

秋,叔孙侨如围棘,取汶阳之田,棘不服,故围之。

包括《肥城县志》记载

肥在春秋盖属于齐鲁两国之间。桓三年公会齐候于讙。庄十三年齐人灭遂。成三年叔孙桥如围棘。襄二十二年,宣叔娶于铸。皆鲁地也。襄十八年,齐御晋于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晋以中军克京兹,以下军克?,皆齐境也。厥后,鲁曰浸弱陵夷,至昭定齐屡侵鲁汶阳。夫汶在肥境南尚被侵伐,则知未至战国肥境之属于鲁者,已渐入于齐也。

那晋景公此时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外交乌龙事件呢?

晋景公为什么不知道,但是齐国为什么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齐国对于汶阳之田,自不待言,是虎视眈眈。并且因为鲁国实行初税亩,大大调动鲁国的生产积极性,汶阳本就是粮仓,现在的生产力又提高。

对于这块地,齐国那更是意图占为己有。我们在齐桓公那里讲过,齐国有鱼盐之利。

那么为什么齐国有鱼盐之利呢?要知道,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重农国家,齐国是例外的。

齐国自太公建国开始,就大力发展工商业。道理很简单,因为农业发展不起来。周初分封之时,就把泰山以南,土地肥沃之地分封于鲁。相较于鲁国,齐国土地贫瘠,不适合耕地。

齐国自然希望争取汶阳之田,毕竟农业是当时国家的根本。

再者说,古代战争,极为消耗人力。人力怎么能充足供应?只有在农业生产下的人,才能稳定在这块地里生活。占据汶阳,就是占有人力,在战争中才能取胜。

那对于晋国而言,此次外交,极为失败。为什么失败?

晋国和鲁国都是姬姓贵族,鲁国相较于楚国、齐国,肯定心向于晋国。而说难听点,齐国跟晋国也没啥血缘关系(尽管此时血缘关系大大解体了),齐国处于东方,晋国处于西方。

不要看齐顷公亲自来晋国访问,两国好像很友好。对于齐国而言,晋国是最大的对手。齐国要称霸必须拆散晋、鲁联盟。说白了,在国际利益中,怎么可能谈所谓关系。

书归正传,私下里,季孙行父就来找韩穿,跟他说:晋国难道不知道只有合于大义,才能成为盟主吗?汶阳之田,鞍之战后已经谈过了,当年由晋国牵头,将汶阳之田归属于鲁国,早已是鲁国的土地,现在晋国怎么能出尔反尔?七年前,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七年后,贵国反复无常,怎么让诸侯们信服?我是为你们考虑,才私下跟你讲。

不管怎么样,鲁国是不敢得罪于晋国的,于是终于把汶阳之田交出去。

这一交出去不得了了,晋国同盟国,纷纷离心离德。

3、蒲地之盟

公元前582年,因为汶阳之田交割于齐国,各国有了二心。晋国人害怕,于是召开蒲地之盟。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

尽管各国首脑都到了,但是各国已然离心离德。

鲁国季孙行父和晋国士燮说:贵国不修仁德,召开会盟有什么用?

士燮说:为了安抚他们,用宽厚对待他们,用坚强驾驭他们,用神灵去约束他们。安抚顺服之人,讨伐二心之人。

说了一大堆毫无意义的话,已然看出晋国人底气不足啊。

晋国交割之事,谁的反应最大呢?郑国。

为什么郑国呢?很简单,郑国一来确实国家没啥骨气。二来,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郑国在春秋时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对于郑国而言,节操是算不上的东西,保命是主要的。

于是郑国和楚国会盟。

晋景公一看郑国的举动,自然勃然大怒。好你个郑国,两面三刀之人。

郑成公只能去新田,小心翼翼地拜见晋景公。晋景公一看,郑成公来了,不见。

不仅不见,抓了郑成公。

并且派出栾书讨伐郑国。

郑国派出大夫伯蠲求和,晋国人杀了伯蠲。

晋景公三招,可谓一错再错。你为什么召开蒲地之盟?不就希望让诸侯们归心吗?现在抓了郑国国君,杀了郑国使者,这可以让人归心吗?

郑国此时也认识到,晋国是靠不住的。既然晋国靠不住,靠谁呢?自然是楚国。

楚共王一看,你看看晋国这臭棋,还得我亲自出马。

于是楚共王派人救援郑国,怎么救援?

首先把军队驻扎在陈国,对攻打郑国的晋军起一个威慑作用。

接着迅速攻打晋国同盟国莒国。打莒国为什么?

逼着晋军救援莒国,无非两种可能。

其一、晋国出兵救援莒国

其二、晋国置若罔闻

两个可能,都对楚国有利。楚军乘胜追击把莒城、渠丘、郓城全部占领。

莒国为什么会被占领,据说一年前,屈巫当时要去吴国访问。

向莒国借路,看到莒国城破不堪。

就问:你们为什么不修修?

回答道:哎呀,这么一个破地方,谁会觊觎这个地方呢?

屈巫说:不对啊,尽管莒国虽小,但是也有人虎视眈眈要吞并他的。

莒国人依然置若罔闻,于是第二年就被楚国打了。

晋景公此时对于这种战事,非常头疼。可是忽然间传来,秦国也出兵了。

秦国此时和白狄一起攻打晋国,晋国确实属于内忧外患了。

郑国这里也有变化

郑国大夫公孙申提出:我们包围许国,假装要改立国君,暂缓使者去晋国。让晋国不能威胁到我们,国君就会放回来的。

郑国有了楚国的帮助,硬气了很多,包围许国,以示郑国不急于救出国君。

4、与楚和解

晋景公也不是傻子,晋国此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一直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希望和楚国和解。

怎么和解呢?

有大臣说:国君还记得前几年的楚国俘虏钟仪吗?

晋景公说:记得记得,他现在在哪?

回答道:在军用仓库。

于是晋景公到了仓库视察,看到一个戴着南方的帽子的人。

晋景公问:这个人是谁?

回答说:钟仪。

晋景公放了钟仪,召集他。

晋景公问:你是做什么的?

钟仪说:乐官

晋景公说:那你能弹一首南方的乐调吗?

钟仪说:职责所在,岂能忘记?

于是弹奏一曲。

晋景公问:你家君王,你觉得怎么样啊?

钟仪说: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

晋景公再三问他,他说:他作太子之时,尽管有师保奉侍,仍然向公子婴齐(令尹子重)和公子侧(子反)请教,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甚了了了。

晋景公向士燮说明一切,士燮说:这个人真可谓是君子。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交好晋、楚两国。

于是晋景公派他求和。

反观楚国这边,尽管似乎战争连连得利,实际上已然外强中干。内有屈巫叛乱,外有晋国声势大振。

于是楚国和晋国会盟,修好两国邦交。

5、景公之死

公元前581年,晋国攻打郑国。

郑国内部对于郑成公被俘一事展开讨论。

不是说,晋国会放了国君吗?怎么现在晋国依然攻打郑国?

四年春,郑患晋围,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为君。其四月,晋闻郑立君,乃归成公。郑人闻成公归,亦杀君繻,迎成公。晋兵去。

总之,闹了一大堆时期,郑成公复位。

话说回到晋国这边,晋景公为什么这么痛快放了郑成公呢?

因为晋景公生病了,几乎要死了。

于是

十九年夏,景公病,立其太子寿曼为君,是为厉公。

自己做起来“太上国君”,不闻朝政。

有一天,晋景公夜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鬼,披头散发,甚是可怖。

捶胸顿足,对晋景公说:你杀了我的子孙,我要为他们报仇,你等着看吧。

晋景公害怕,于是跑到内室躲避,鬼毁坏了内室。晋景公此时危在旦夕,命不久矣之际,梦醒了。

晋景公醒来以后,非常不解,于是召集巫师,来占卜。

巫师说:你吃不到新麦了。

因为现在是春夏时候,新麦收获要等到秋天。也就是说晋景公活不到秋天了。

晋景公患病很严重,于是听说秦国有一位名医。于是派遣使者,请这位名医。

名医还没到晋国,晋景公做梦,又梦到一件事情。

梦到,自己的疾病化为两个小童。

这两个小童讨论,一个小童说:这位医生很厉害,我们可能会被他伤害,怎么办才好?

另一个小童说:我们去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了。

晋景公又吓醒了,医生来到晋国。

看到晋景公面色,对晋景公说:国君,你已经病入膏肓,几乎没救了。

晋景公说:你真的很厉害,我昨天做梦,刚好梦到小童之事。

于是晋景公给了医生很多东西,让他回去了。

一晃而过,秋天到了。麦子收上来,晋景公就想吃新麦。新麦煮熟了以后,想起来巫师的话。

派人,召见巫师,对巫师说:你不是说我吃不到麦子吗?你看麦子都煮好了。

于是杀死巫师。

晋景公正好吃麦子,结果肚子痛,去了厕所。

于是晋景公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死了,死于如厕之时。

侍奉晋景公的寺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于是跑到厕所,发现晋景公惨死。

把晋景公拉上来,背着回到宫中。

寺人晚上睡觉,梦到,自己和晋景公一起登天。

第二天说起这件事情,别人说:既然你想升天,那就升天好了

让寺人和晋景公一起殉葬。

晋景公之死,死的太过蹊跷了。

就算鬼神之说,那个开头的鬼呢?那个鬼是谁?很明显和下宫之役,赵氏孤儿有关。

如果晋景公是被谋杀的,那自然是亲赵派,或者是赵氏之人所杀。

并且能杀死国君,此人必然不同凡响,且是朝廷重臣。

下宫之难,赵氏满门抄斩,几乎不可能留下有人想要谋害国君。赵氏一族早已谨小慎微。

那就可能是亲近赵氏,并且自己也与晋景公有矛盾之人,杀晋景公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没有任何史料佐证,这个推理也会陷入阴谋论。

我们就算晋景公如厕而死,他总不能真的上厕所之时死了吧。肯定是其他原因造成他而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