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迹 | “爸爸,我们一起读书吧!”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晴天
520今天上午,我与洋洋妈一起致力把家打扫收拾干净,洋洋也及乐意帮忙做家务。他就做一些简单的,把那些碗碗碟碟都洗了一些,我们都点赞他。后来我们去把家里面一些不用的东西全部清除出去的时候,洋洋就在一边玩他的那些小玩具,玩着玩着,他就觉得有点闷了,他拿了一些书出来,他希望我给他读书。
“让爸爸先把这个活干完吧,都贴了那么久了,贴完了才舒服。”
“爸爸,我们一起读书吧!”洋洋拿了好几本书出来,躺在一边发呆着。
不过,杨洋还是等了我一会,最终呢,我还是妥协了他,跟他一起来读书。一开始的时候,他想读那本鼠小弟,中文的。
“爸爸是读英文的呀,中文不是妈妈读的吗?”
“中文也要读的!”
整理自己的书架后来,我还是坚持读英文,妈妈就拿了一本阅读本,以相关问题为主的小册子,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小册子,一页页的翻,第1页是问题,第2页就是答案。发现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洋洋还是比较专注的,但是,需要在提示下一张图的时候,他才会更加专注跟随。
“一般呢,聪明的人能够坚持把这本书看完,看到最后,我觉得,我能够看到最后!”
我这句话应该是刺激了他的好胜心吧,后来,洋洋真的坚持把这本小册子读完,一共用了30分钟。
中午的时候,我们准备吃中午饭了。妈妈已经在12点安排了一个外教的课程,现在离上课还有15分钟,在这个时候已经明显看到妈妈焦急的神情。因为洋洋在吃饭之前绝对不会很顺利听从我们的话去吃饭。焦急的妈妈就把饭一口一口的喂到他嘴上去。我看了妈妈的行为,心里很不舒服,我想起了以前婆婆把门关好,帮小舅子做作业的情景。这让我想到了那些不准人去干涉的强权,让我非常不舒服。这也许就是洋洋妈的原生家庭。
我不同意这种做法,这种代办包办的做法,这么多年了,还是无法去改变,心里真的不舒服,后来,我接过棒,用了以前用过对洋洋吃饭的办法。
“洋洋,怎么你的脸蛋就像这个碗一样?这么花的?那么脏哦!”
一句话就刺激了洋洋,他马上行动,主动的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吃了一碗,然后还要吃一碗,他就要让我们看到他的碗有多么干净,因为他的脸蛋就是那么干净的。就在那么轻松的氛围下,他把饭吃完了。妈妈看到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好,也在一边偷笑着。
后来我在想,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方式,真的是非常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舒适的方法,他们觉得在这种方式下大家都很和谐,没有冲突,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吧。然而,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隐形的扼杀孩子能力的方式。孩子没有自己的需求吗?我们需要的是用一种方式去引导他,让他好好的去做他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够代办他一辈子的事情,在前期,他很需要我们的时候,在我们的依恋关系非常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他更好的原生家庭方式,而不是用我们以前的原生家庭方式,作为家风的一种传承。
下午,发了一篇朋友圈短句:是你改变了我原生家庭模式,给予了一个全新的我。是的,仅仅是4年!但是,太久了!
这是发自肺腑的一段话。其实,4年前的我,是另外一个强权的我,会有摔手机的行为,这种方式,对于现在我的而言,实在是给人太压抑了感觉了!直觉告诉我,这或许是我的最原生家庭模式,当时,是无法感受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是当局者迷。然而,4年来,洋洋改变了我。
朋友在朋友圈留言:西方和东方文化有着很大差异,东方是感谢父母恩,我不完全认同,有好多孩子是来受苦受难受伤的,是否还要感谢父母?谁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好好爱孩子吧。
我回复:是的,要好好爱,而且是真正的无私、无强权的爱。之前您在朋友圈发过,家庭矛盾的根源:父母等待孩子的感谢,孩子等待父母的道歉,结果,很多情况下不可调和。
朋友:嗯嗯,我的分享触动了你的内心并使你改变行动,我也很开心、很感动。 你家宝贝多大了,现在是俄狄普斯情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做母亲的真正伟大,不是为孩子无私付出,而是共生时付出,并能够勇敢的由共生走向分离。
朋友是一位专家,能认识她是我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那个家庭矛盾的根源:父母等待孩子的感谢,孩子等待父母的道歉。细细品味,果真如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一般难以理解父母所谓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是他们非常艰难的,在孩子的眼光里,在特定的时间段,孩子一般只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得到父母的爱,其实,我觉得,孩子的感恩之心,在于我们的放手,在于我们的无私奉献,若是“一直等待着感谢”,就会有一双眼不协调、散发巨大压力的眼睛在盯着孩子的行为、语言,担负如此“重任”的孩子,如何会感恩?父母却是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是以权威相逼,结果,有的孩子就跳楼了。而孩子总是希望父母给予一句道歉,对于父母而言,是十分困难的。父母的付出却变成了需要道歉的条件!能理解吗?非常难!
其实,这家庭上出了问题,原因还是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察觉力,问题依然会存在,最终,也是难以协调的。我们需要在陪伴当中,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孩子是一个个体,不是一位奴隶,他有他寻求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只不过,这种方法在父母面前、确保了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了。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