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祠堂文化在塑造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老倪
让祠堂文化在塑造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本市的姓氏宗祠已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更好的修复,据统计,目前常州市拥有祠堂近300所。人们逐步已对于祠堂产生了情结,祠堂已形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祠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让祠堂文化在塑造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一、祠堂是村民进行健康集会的主要场所。
在农村祠堂已经不仅仅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族人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往往利用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有时候族内有名望的人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如对贫困人员捐资帮助、修桥补路等),也利用祠堂作为聚会议事场所。
二、祠堂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
人们对于祠堂的记忆,往往是一种血缘的牵连,续家谱、修祠堂、建祖坟、寻根问租、宗族联谊等活动仍是不少百姓热衷的事务。一脉相承,血浓于水,亲同手足……这些词语永远让人倍感亲近,这不是那一位哲人一两句名言就能推翻的。这是对于一种宗族文化的秉承,是应该汲取其先进性的,完全摒弃,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事实上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的事迹永远都感动着每一位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祠堂也是对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在岳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在文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可贵品质,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祠堂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等等的 丰功伟绩。在祠堂的展馆内,我们可以顺着历史追忆那些为本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先贤们。他们的事迹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并激励着人们去努力、去拼搏、去创造新生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民俗、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祠堂文化应归属于传统文化的宗教文化。有一段时期,对寻根谒祖活动、对修族谱、建祠堂等宗亲活动,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的方针。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后,如何看待寻根谒祖活动,如何发展和继承祠堂文化的有益成分,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让祠堂文化在塑造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家谱是记载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播。 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由家族的认同扩大到国家的认同,由宗族的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团结,可谓善莫大焉,功莫大焉,利莫大焉。
让祠堂文化在塑造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家族和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百姓之间,寻根谒祖、爱国爱乡,打造祠堂文化,也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地区的祠堂,已经成为文化新阵地,新时代,祠堂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是议事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是激励后人奋进的场所;是对后人进行传统教育和思想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更好的引用祠堂文化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作用,建义如下:
1、制订祠堂管理体系,对每个祠堂进行备案登记,规范祠堂管理,指导祠堂文化建设和活动。
2、努力健全祠堂功能,在祠堂增设村史展馆、宗亲名人馆,图书屋、专题展览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丰富市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充分发挥祠堂作用,建设道德讲坛,定期或不定期的请专家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讲座,让祠堂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