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洋洋洒洒_52f1

                                       心平气和    静待花开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身为老师,我清楚地知道一年级的教学是杂乱的、焦虑的、紧张的……众所周知,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起点,这一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年里,如果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如果学生的静心没有培养起来,如果学生还没有阅读的意识……那么可能,学生们会错过很多。

       近日我认真拜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乍一看到这个题目,我便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吸引,一年级还能做到“心平气和”,一年级的教学如此繁杂,还能有精力做班级日志?展卷而读,我不禁被薛老师那缓缓流淌的语言吸引住了,不禁被薛老师的大爱情怀征服了。掩卷而思,收获颇丰。

                                                                   安静的力量

         诸葛亮《诫子书》中曾云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一不突出一个“静”字。薛老师说:“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这是薛老师的一大法宝。

         薛老师是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蒙台梭利教教育法里有一种静寂游戏:比如放学排队时,老师会轻轻的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这就是“静和柔”的传染。薛老师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书中写道有一次,班上的一个男孩举着本子嚷着让她检查,跟着她从这个组到那个组(这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是很常见的)。薛老师发现后牵起他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如此智慧的处理,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悄然播种在男孩的心里。秩序从安静开始,相信那小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魅力,也会把这种安静传染给其他同学。

         “闹的荒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薛老师在自己的班级里努力营造静谧柔和的氛围,同时她也引导家长在家里也轻轻地和孩子交流。她通过书信告诉家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要制造噪音,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品读这些如绵绵春雨又如细细春风的文字,我躁动的心灵慢慢变得心平气和。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就像清晨的麻雀,总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我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都能有这样的情怀,那我们的教育必然春暖花开。

                  音乐的熏陶

薛老师说“朋友建议我多给孩子听音乐以培养静气”,“连着两节课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听音乐。今天是第二次听,孩子趴着,比前天安静多了。”音乐也是薛老师的法宝。

薛老师喜欢在上课前或是课的一半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学生们听,这时学生们显得平和安静,仿佛在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典。音乐就是这样神奇,在不同时候配以不同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薛老师和她的学生听了很多名曲,如《月夜愁》《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花好月圆》、《空山鸟语》、《平沙落雁》、《友谊地久天长》、《梅花三弄》、《骑牛比赛》、《广陵散》……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她的学生们能够慢慢地、自然地安静下来,或趴下来闭目养神,或读自己喜爱的书,或做没有完成的功课……

“优美的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薛老师如是说。她用音乐赋予学生们安静的力量,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学生们发散的思维。

 书香的浸润

薛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李子涵说,做我的学生之前,她永远想不到语文课也可以让人发疯;李江涛说,我们的语文课好像一幅画一首歌,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很幸福;姚文婷说,坐在薛老师的课堂里,唯一担心的是下课的铃声响起……”是什么让学生对老师有如此高的评价,我想正是薛老师说的“语言素养”,“书香蕴藉,诗意流畅的口语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这都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老师的语言素养尤为重要。那么薛老师炼就语言素养的法宝从哪里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毫无疑问从书中来。细读薛老师的文章,不难发现读书是薛老师的又一法宝。薛老师自己喜欢看书,视书如宝。她引用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在需要,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正是这种日复一日地修炼,才练就她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才成就了她独特的课堂魅力。

此外,薛老师还把阅读活动推广至学生和家长,她说:“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她让每位学生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作业做好时可以静静地看。她建议班上的学生每天背诵《日有所诵》的儿歌,每天坚持写日记,她给班上的学生读她刚接触到的绘本……读书已经成为薛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成长的方式,成为她教学中的一部分。她说:“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是的,有了书香的浸润,所有的花朵都会静静绽放的。

从薛老师的教学日志中,我看到了一个通过日常点滴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老师,看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繁琐工作又努力做到心平气和的老师,看到了一个通过音乐、通过阅读来陶冶孩子,有着大情怀的老师。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这无是薛老师教育教学的境界,也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努力追求的境界。让我们和薛老师一起,心平气和,静待花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