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手留余香

明皇幸蜀图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宫廷画家真是不容易,明明是描绘皇帝仓惶逃跑的画作,愣给弄出了游山玩水的味道。

主要是皇帝的威严不能丢啊!皇家脸面还是得要的。

话说唐明皇李隆基,原本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他创立的“开元盛世”,让大唐再度繁华。

可他在执政后期,骄奢淫逸,政治腐败,并导致“安史之乱”。

安禄山打进长安,唐玄宗不得已只好跑路,逃往四川。

为什么往四川跑?那里崇山峻岭,与外界相对隔离,更加安全啊。

可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现实,看看这幅《明皇幸蜀图》就一目了然了。

明皇幸蜀图

所谓“幸”就是古代君王驾临某地,称“幸”。一个“幸”字,让逃难成了游春。

看画面,层峦叠嶂,高耸入云。左上角一堆歪斜的山峰好像会随时倾倒,将栈道上的人压扁,让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但画家在绘画中又巧妙的舒缓了这一紧张气氛。

那青绿的颜色,自在的白云,将崇山峻岭打造成了海外仙山,多了几分飘逸空灵。

山间的树木没有过于厚重浓密,而且姿态各异,反倒添了风致。

再看栈道的设置,也是有险绝,有平坦,显得疏密有致。

先从画面的右侧开始欣赏。

明皇幸蜀图•局部

右上方绝壁之间,一红衣、一青衣两名骑马人正缓缓下行,暗示着前面的大队人马是从这里艰难走来的。

这里只是简单的画了两个人,却又让人浮想联翩。他们又是如何登上这绝壁的呢?

再看右下角。

明皇幸蜀图•局部

一群头戴帷帽的嫔妃,各自骑马,总算来到这一处空旷之地,估计内心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看前面几个侍卫,已经累得在马上东倒西歪。连马腿也都疲软无力,乱了步伐。

最下角一个穿红衣的男子,却腰杆挺直,神态自若。

能够经过艰苦跋涉,依旧面不改色,气度不凡的人,一看就是主角唐明皇。

此刻他正准备过桥,可狭窄的桥面,桥下湍急的河水,让胯下的三鬃马连连后退,不敢上桥。

身后的侍卫官见状,策马上来,护驾前行。

这一段描绘,既突出了皇帝的王者之风,又将紧张的节奏做了一个小小的放松。

沿着栈道再向左。

明皇幸蜀图•局部

画面上一群运送行李物资的侍从正在休息。

一个浅青色衣服的侍从挽起裤脚坐在地上,一幅放松的姿态。

地上摆放着马鞍和行李。行李右侧,三个人正在把马背上的东西卸下来。

再向右,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看自己的脚,估计脚底已经磨出了水泡。

溪水中,一个侍者护送驮着重物的骆驼往岸上走。貌似骆驼也渴了,刚刚喝饱了水。

岸上一头驴子四蹄朝天,舒服的打着滚。旁边三匹马正在卧倒休息。

画面的左侧,一个当地的老人拄着拐杖正在好奇的观望:这么多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在这里,画家把一群侍从的休息场面放在整个画面的核心部位。

他们与周围的险峻高山相互映衬,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显示出一份松弛,让观画者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了下来。

画面最左侧,一队人马休息过后,养足精神,又继续出发了。

明皇幸蜀图•局部

我们看这群人,已然穿戴整齐,精神抖擞;马匹和骆驼也昂首挺胸,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继续行进。

路边,一名男子领着孩子正在路边看热闹。这男子背上背着东西,大概也是赶路的吧,可是他和孩子只能徒步。

沿着栈道再向山上看,正从对面走来两个人。狭路相逢,他们怎么相互错过呢?

忍不住为他们担忧起来。

明皇幸蜀图

纵观整个画面,画的右侧是两个人从山间走下;画的右下角是一群人开始放松;画的中间是一群人彻底停下休息;画的左侧则是一群人向山上走去;左上角栈道高处有两个人从对面而来。

所有的人物安排相互呼应,节奏上张弛变化,有如音乐。

看来唐明皇的这次“幸蜀”,艰难中似乎蕴含着些许乐趣,疲累中显露出坚韧。

不愧是一代帝王。

画面空白处,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青绿关山迥,
崎岖道路长。
客人各结束,
行李自周详。
总为名和利,
那辞劳与忙。
年陈失姓氏,
北宋近乎唐。

原本以为,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场被粉饰的狼狈逃窜,经乾隆皇帝的一解释,原来在说世人的辛苦奔忙。

这么想,也对!

谁不是在人生蜀道上奔忙呢!面对事业爱情双挫败,依然能做到唐明皇式的内心泰然,那也是很深厚的修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