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心灵成长互助二组N4感知之旅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2020-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月社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这种情绪表现在他们对于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超越心理认知、缺乏掌控能力。

我们对于既存事务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解决办法,面对常规危机时,我们大可以“照章办事”,这使会我们感到舒适、感到安全、感到和谐。

这次新冠疫情,打乱了很多人原本的计划,一向自诩强大的我们,愤怒、哭泣变得随意起来,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就会使内心变得压抑、脆弱和敏感。

面对居家隔离14天时,一些人所表现出的不理智行为,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刻意规避的心理问题,在恐慌、害怕的氛围中被释放出来,堂而皇之的主导了理性人格。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天平,天使与恶魔站在天平的两端。天使善于克制与伪装,而恶魔代表着放纵与狂暴。

我们对于某个人产生的落差,不过是源于我们习惯了之前的人物设定。不管是温和型人格,还是暴力型人格,都有其心理反转的一面,每一种表现行为其实都是真实的。

我在平时的表现较为温和,但我也会大吼大叫,这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我是不太喜欢把学生单独进行心理辅导的,这会使其他学生认为这个孩子是有问题的。

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但不管身处任何时期,都适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我们应该辩证的去分析他们。

家人被强制隔离,或者家庭突逢变故,我们作为老师内心却有很多顾忌。这是我们太过于理性,受到了教师角色的制约,思维得不到有效舒展。

正如心理学家韦志中所说,被情节牵引着的人,一辈子难以真正自由。是我们拥有某个身份,还是我们被某个身份所拥有?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老师与学生以不对等的方式交流,就很难走进他们的心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单亲、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最担心的是被刻意冷落,签上某个特殊群体的标签。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所产生的的焦虑,可能源于我们内在的心理事实。那些拥有特殊家境的孩子,也希望我们像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不是穷苦孩子就非要接受物质资助,不是特殊儿童非得申请有关部门鉴定,也不是单亲、留守儿童都需要心理辅导。

很多一辈子过着“低级”的生活,尽管有些人衣食无忧,但是他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基本的生存保障中。我们渴望美好的生活,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享受美好生活的心理和素质。

这些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很多人眼中安逸、稳定的工作,在我看来却是危机重重。因为我深知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安于现在的生活状态。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变得平庸,努力参加教育类专业培训,每周逼着自己记录心得。如果感到压抑、焦虑的话,我就会用刷视频、看新闻、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

人性是向下的,而生命却是向上的。我希望能带给乡村孩子实实在在地改变,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关心身体康健,应该给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勇于追梦的榜样。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与其对抗、逃避,不如与问题同行,不同的是如何面对它。只有内心足够丰盈,才能坦然应对危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追求物质体验必将孤独,而向往理想的行走才是富有意义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