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有效自律?
不知何时,挣扎在繁花簇锦的虚拟世界里的我们,正在迫不及待地追求一个美德——自律。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则评判标准:连自己身材都管理不好的人,何谈自律?
难道全世界的胖子,就都不自律吗?
这样的说辞,可谓是无稽之谈。
许多人常会陷入一种纠结:我为什么没办法做到自律?
先来看我们当下宣扬的自律:早睡早起、饮食规律、坚持学习、每日运动...
如果说一个人以上几项均能做到,大概率会得到周围人对他以自律来夸赞。
但如果没能做到,便会陷入自律的自我纠葛中。
这就是今天世俗的自律,看似合情合理,可一旦遵照执行便会让人精疲力竭。
所以,我们当下理解的世俗自律,是有问题的。
1.厘清世俗自律的误区
①
笔者17年之前在早上七八点钟起床,进入17年后开始逐渐往前调整,由起初的前调15分钟,到最后的1分1分往前调,用时2个月将起床时间调到6点钟,这一调就是3年,最夸张时,在春节假期里,也要逼着自己6点起床。
去年疫情期间,我解除了6点附近的所有闹钟,并把时间调后半小时,且不再强迫自己响铃就起,现在周末超过7点起床更是十有八九。
不再追求可丁可卯的时间后,我的生活变高效了。
之前上午9点左右,总是感觉阵阵发困,每天上午工作效率参差不齐,可现在早上犯困的状态几近消失。
这件事让我重新思考自律,世俗评定下的自律,究竟是一剂良药?还是贴着通往自由的毒药?
我认识不少人,这些人有一个共性:晚上工作的效率特别高,尤其是在深夜。
可以说要想出活,这些朋友是没办法做到早睡早起的,那么在世俗的标准下,他们就都是不自律的。
所以,我们需要破的第一个认知误区是:自律是一种状态,绝对没有一板一眼的标准,更不是自虐。
???②
每个人都垂涎比尔盖茨的财富,盖茨从小就痴迷于计算机,12岁的他进入了湖滨中学,这是一所富有的私人学校,很早就购进了当时十分昂贵的终端设备。
盖茨和他的小伙伴们整夜把自己关在计算机机房里,在里边反复拨弄,操作机器,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对计算机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75年1月的一份《大众电子学》杂志上,让盖茨和其搭档艾伦嗅到了商机的来临。
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的干了8周,完成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微机basic程序,他们开辟了PC软件的新道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相对于计算机的投入程度,盖茨毫无疑问是绝对的自律,因为长期的坚守与专研,成就了之后的Microsoft。
那么,问题来了,笔者上边用自律来形同盖茨,或多或少会让你感到用词不当,他传达给读者这样一个逻辑:盖茨因为特别自律,所以才能长期坚持专研计算机,最终成就了自己。
可事情真是如此吗?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我们需要破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自律不是坚持的源动力,热爱才是,坚持自己所不享受的事情,就是在反人性。
2.如何实现自律?
①内心意愿
实现自律的第一步:遵照内心的意愿,这一点多数想要自律的人都能满足。
但定要扪心自问,这个内心的意愿是源自内心,还是受到外界的约束或者情感的支配。
一个朋友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去做了体检,查出了重度脂肪肝,之后他便调整了饮食结构,两个月来,坚持的挺好。
之前的一位同事,个性慢热且内向,非常不擅交际,同事通通避而远之,固每周末都逼着自己去参加社交活动,坚持一个月觉得好累,因为每次出去都不自在。
虽然,每个人开始自律的第一步是遵照内心的意愿,但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此意愿如果是来自于真切的内心,那就好比体检完的那位朋友,坚持起来不会那么累,而此意愿如果是因外界刺激所立的目标,那就像笔者的那位同事,咬牙坚持并痛苦着。
②快乐方式
实现自律的第二步:用自己喜欢的行为方式去行动。
许多人太自然得将自律想象成一件痛苦的事情,这都是受世俗自律文化影响下,错误的认知。
和菜头前段时间在文章中谈到:如何在16周内成功减掉18公斤,整个过程丝毫没有与自己的身体做对抗,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
来看他的快乐方式:因为爱吃,所以首先他修改了自己的食谱,去寻找那些自己爱吃,但又不会增加脂肪的食品。其次,压缩每天的餐数,这样就不用每顿都数着卡路里吃,但总热量不会超过之前的热量,over。
简不简单,快不快乐?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与我讨论读书的话题,很多人会遇到读书犯困、走神的状态,很难持之以恒,她回答说:读过一些书后,有没有发现一些书读起来会忘记时间?如果有,就多读这类书。
后来我才明白,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正是实现自律读书的快乐方式。
③有效反馈
每个自律决定的背后定是有所追求,如:能力增长、保持身材、提高效率等...
因为体重达飙升到106公斤,所以是发自内心的减肥,通过一系列快乐的方式,成功在16周内减到了88公斤,这个过程里的每一天几乎都能得到有效反馈。
和菜头的减肥过程形成了自律闭环,内心愿意→快乐行动→初见成效→内心更加愿意→行动更加快乐→有效反馈加速。
有效反馈在实现自律中举足轻重,即便内心意愿被外界裹挟,纵使实现方式有点痛苦,但只要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坚持。
不过在整个自律闭环中,如果只有反馈这一个点的加持,一定持续不了太久,有一天反馈减少了,所谓的自律便会戛然而止。
END
每天身心疲惫的运动打卡,不是自律;每天强迫自己坐在书桌旁晕头转向的读书,不是自律;每天宁愿挨饿也不吃晚饭,不是自律。
很难理解,今天的人们把受虐现象看成是自律的表现,比尔盖茨不知疲倦的研究计算机,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坚持、多自律,而是因为他内心愿意、快乐行动、反馈加持。
坚持是反人性的,坚持一件不喜欢的事情,所消耗的意志力和能量,足以让精神崩塌。
当下,每个人值得重新审视自律,它从不受外界干扰,没有自我约束与自我压抑,实现过程也一定不是自虐。
本质来讲:自律是检验我们是否享受当下、认可当下的表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