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大圣
小时候读过的西游记早就忘了,后来也再没有看过,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电视剧版。姑且信口开河吧,反正无所谓对错。
我觉得成为行者之后的猴子未必失了本性,只是人性替代野性表现了出来。他入菩提祖师门下是作为人的开始,蹒跚学步,七十二变。大闹天宫的时候他无所顾忌,一身傲骨横行无忌,如同桀骜不驯的少年时代。这个时候他就算当了美猴王,勾了生死簿,他还是一个人(一只猴),没什么牵挂,无欲则刚玩个痛快。
五行山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无能为力的感觉。取经路上,尽管护送唐三藏是菩萨指派的任务,但何尝不是猴子英雄形象(保护者)的另一种强化?他真的在乎真经是什么吗?(虽说原作唐僧同学的人格魅力我没get到,老版电视剧的唐僧我倒十分理解。)
就像无可奈何又不断前进的中年。
很多人都为生计所迫收敛本心,当然也有人坚持自我锋芒毕露,但是有些问题死磕解决不了,尤其在师父/师弟又被妖怪抓走的情况下,猴子自己耗得起,那已经是肉体凡胎的几人耗得起么?
说到底他妥协不是为了自己啊。
唐僧揭开封印固然是安排好的,猴子甫一出来也不想取那劳什子经不是么?
我一直以为他“纵令身死道消不教我心蒙尘”,所以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他不能是因为出于自己的意愿,出于自己性格中的忠诚勇敢,出于对唐僧本人的感动而去做从前的他绝不可能耐得住性子做的事呢。
唐僧的存在挖掘出他性格中更多的层次,让他温和了很多。可是他一开口还是牙尖嘴利不输当年。多了宽容并不与他的不羁冲突,假如哪天他嫌烦了,撂挑子不干了,故事神转折了,这就是反骨吗?
从前他爽过不后悔,是反抗精神的代表,是盖世英雄。后来他心有挂碍,成了现实主义的俘虏,庸碌顺人。谁又能说桀骜之人必不低头呢?
没有五行山,没有西天取经,大圣就永远会是大闹天宫的那个大圣吗?我情愿他永远无拘无束,但就算成了佛,在我心里也不过是弼马温换了个名——虚名而已。而斗战胜佛之后的故事我们无处知晓。
他本来是只爱玩的猴子,可在成为大圣之前他就成了人。他是悟空,他是大圣,他做孙行者,他做佛,都是在人这条路上走,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