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关于前标管理的一些理解和探索(一)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位流程IT人的心路历程

  前置是流程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前置管理也被众多优秀企业所提倡和推崇。其实,指标管理也同样如此。

  我们以前在管理指标的过程中,会梳理指标树,简单的理解,就是理清指标与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连接背后依赖于流程。

  例如,交付周期由制造周期、采购周期、物流周期、检验周期组成;客户履约受采购齐套、制造完工、库存发货等影响。

  为了体现指标的管理层级,也会将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

  有时将一级指标称为结果指标、而将二级、三级指标称为过程指标或前置指标(简称前标)。

  在指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结果指标或一级指标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

  例如:财务类的规模、利润、毛利、三项周转(库存周转、应付周转、应收周转)等;

  营销类的商机、取单、营收等;研发类的新品开发周期、物料通用率;品质的客诉率、客户满意度、重大批量数等;

  过程支撑结果,所以管理层的视角会从关注结果指标的同时,更关注前置指标,一旦发现前标异常,可前置采取动作,进而确保结果指标达成;

  宏观上,我们提倡要聚焦,例如市场的聚焦、客户的聚焦、产品的聚焦,以确保企业的资源投放到战略增长点上,而非机会增长点。

  微观上,我们一直坚持,产品要通用性,产品平台、物料要尽量统一、降复杂度,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物料新增源头,倡导通用一个零部件,价值巨大;

  其实,管理的复杂度更具隐蔽性,也更折腾,管理的较高境界,就是顺势、顺道,无为而无不为。

  指标管理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指标多就管理精细了,管理受控了。人人承接指标,似乎职责到位了,这会是一个伪命题。

  而且,指标是众多管理手段中的一种,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更为恰当的管理手段。

  结果指标往往不多,设置起来相对更容易达成共识;而前标的设置则需严谨,那么,如何设置前标呢?

  实践告诉我们,核心2个点:问题和价值。

  如果问题很大,且非点式问题,具备一定的体系性和持续性;

  问题改善也非一两天能完成,没有其它更好的管控手段,而且可以指标的监测,牵引管理水平的持续爬坡;此时可考虑增设指标。

  另外,如果经营或管理价值巨大,增设指标,能让经营成果显性化、可视化,那么这样的指标设置和管理,是值得推崇的(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