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另外的月亮
2022-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难得清明
□ 小西
月全食的夜晚
因为雷电和雨
我获得了另外的月亮
它不在天上
却沾满新鲜的泥土坐下来。
作为一个人和一个物的对应
很庆幸我们只隔着茶几
而非天地之间,那么遥远的距离
来谈古论今。
但随之又觉得遗憾
在黑夜里,我们都很黯淡
并没有发出传说中的光芒
这首诗的题目已点出了主题,它不是夜空中悬挂着的月亮,而是一个符号化的月亮,是“想象的能指”。它并非遥不可及,并非虚无空洞,而是“沾满新鲜的泥土”,可嗅可闻可触及,它是康德“头顶的星空”,是作者用来对话与和解的“自我技术”。在月全食与“在黑夜里,我们都很黯淡”的大前提下,获得另外的月亮,即获得另外的光明的途径,作者走上了一条被“另外的月亮”所照亮的道路。世界宽广如夜,作者持守一盏语言之灯,与充满泥土气息的“月亮”攀谈,打破了语言学上的词与物的对应,所谓“作为一个人和一个物的对应”,应该是词语找到了肉身,另一种意义上的“肉身成道”。无形之中,作者消弭了天地之间的距离,向心中的隐含读者或理想读者吐露心迹。然而“我”与“另外的月亮”之间并非全然无隔,而是“隔着茶几”,意味着物我之间有一种壁垒,而无法自由地象征交换,无法打破久在樊笼的桎梏,无法心游万仞,因此,诗的结尾出现一种遗憾之情,“另外的月亮”也没有变成此在的月亮或自足的月亮,“在黑夜里,我们都很黯淡”,这是一种必须接受的现实性,但无妨我们执念于“传说中的光芒”。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