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書(四十三):孔雀河(散文)
曾有內地的朋友問我:庫爾勒有一條河,叫孔雀河是嗎?
我回答:是。
他再問:有許多孔雀是吧?
我回答:沒有。
他說:孔雀呢?
我回答:飛走了。
他問:飛哪了?
我回答:孔雀東南飛。
(一)
很難想象在內陸地區,尤其是幹旱的新疆會有全長700多公裏的河流,奇跡。當然還有全國最長的內陸河流---塔裏木河。而奇跡的創造者就是天山,天山就是巨大而豐碩的母乳,是她給了孔雀河一滴滴精髓,讓孔雀河長成如龍一樣的生命。
天山就是新疆大地的母親,孕育了一條條的河流,滋潤了天山南北的萬物。
孔雀河,也許隻有了解新疆的人知道。比起江南秦淮河的名氣頗顯不足,更不能與風景如畫的桂林漓江相比。
可是對於西北邊陲、戈壁沙漠中的城市來說,能有一條河穿城而過的河是十分難得的。一條清澈見底,沒有一絲汙染的河流更是少見。
孔雀河發源於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向西南穿過天山霍拉山的鐵門關峽穀,自東向西穿庫爾勒市而過,然後蜿蜒曲折,浩浩蕩蕩向東南流去……
在這隻有沙漠和戈壁的地方,它帶來了綠色,帶來了生機,它灌溉了河畔萬畝良田,養育了河邊數以千計的人民,使這片荒蕪的土地充滿了生機。
孔雀河橫穿庫爾勒市區,把庫爾勒市分為南北兩半,北麵以州市地方單位為主,南麵以塔裏木勘探開發指揮部及石油單位為主。
在市區長達七公裏的孔雀河上共有五座橋,有孔雀河大橋、獅子橋、建設橋、團結橋等。上遊的孔雀河大橋是314國道跨越孔雀河上目前最大的橋梁。
現在的孔雀河市區段,清水如帶,百步一景。
清晨,薄霧輕紗,爽氣怡人;晨煉的人在這裏吐故納新,采天地之精華;
傍晚,夕陽鋪水,依稀將人帶入夢中仙境;休閑的人們在這裏納涼散步,觀夜景之妙,如潮的人流摩肩接踵,使孔雀河畔洋溢出一種節日的氣氛。
(二)
說到這裏,即使是我,還有許多的朋友不明白,為什麽這條河叫孔雀河?隻有白天鵝沒有孔雀,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也從未見過孔雀的到來。那為什麽叫孔雀河呢?那就聽我道來。
說起來,有二個原由:
其一:很多年以前,庫爾勒以皮子(做皮衣的羊皮或牛皮)出名。結果許多的皮匠就在河裏洗皮子,時間久了,所以當地人就把這條河叫:“皮匠河”。維吾爾語發音:“空切”,最後音譯成“孔雀”,慢慢的就叫成:孔雀河。
其二:孔雀河,亦稱“飲馬河”。相傳東漢名將班超追擊匈奴路過此河,人困馬乏,曾飲馬於此,故得名:飲馬河。因上遊河道頗細,下遊漸寬,形似孔雀開屏,故名:孔雀河。
孔雀河的名字是曆史的抉擇,也是因為孔雀的美麗、優雅,所以人們選擇了這個名字,並希望所有的人記住她的曆史,因為孔雀河水養育了這裏的人民。
在詩意的想象下,孔雀河應該是孔雀的故鄉。那裏應該有無數斑斕的孔雀如花綻放。
在我看來,孔雀不僅僅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鳥,而且還是一種特別愛美愛俏的美麗鳥。其妙不可言的風韻姿色,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在這裏,在波瀾不驚的孔雀河邊,沒有看到彩雲般旖旎風情的孔雀,我倒是知道了一個與孔雀河有關的蕩氣回腸的愛情傳說。
(三)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戀人,姑娘叫孔雀,小夥叫胡楊。那時候啊,這裏還沒孔雀河,也沒有遮天蔽日的胡楊林。孔雀姑娘和胡楊生活的那座農莊,鄉親們經常要忍饑挨餓。怎麽會是這樣呢?因為這裏常年幹旱少雨,鄉親們顆粒無收。由於幹旱少雨,大片的草原幾乎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沒有了往日的綠色。
他們決心幫助父老鄉親擺脫幹旱的困擾。可是孔雀和胡楊卻始終想不出辦法。正當這對戀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孔雀姑娘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她夢見真主托夢給她,真主說你如果敢於犧牲自己的愛情和性命,那麽家鄉就不會幹旱了,百姓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
次日早晨,姑娘找到胡楊,把昨天夜裏的夢跟胡楊講了,胡楊驚奇的說他昨天夜裏也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孔雀姑娘撲閃著大眼睛,她說為了家鄉的未來,你願意順從真主的旨意嗎?胡楊動情的把孔雀摟在懷裏,他淚眼汪汪的說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什麽都舍得,就是舍不得你呀……
幾天後的一個早晨,人們發現孔雀和胡楊在農莊裏消失了。當鄉親們開始四處尋找他們的蹤跡時,卻驚奇的看到村莊周圍的沙漠變成了鬱鬱蔥蔥的綠洲,綠洲上長滿了嬌嫩欲滴的青草:更讓鄉親們驚喜萬分的是,綠洲裏還神奇的出現了一條清清亮亮的大河,正在從天山腳下向他們奔湧而來……
鄉親們沒有找到這對伴侶。為了紀念他們,鄉親們就把這條神奇的河流叫做孔雀,把生長在孔雀河岸邊的大樹叫做胡楊樹。從此鄉親們用河水灌溉農田,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放牧牛羊,家鄉的日子一年好似一年。人們都說這是真主的保佑,是高尚無私的孔雀姑娘和胡楊的無私奉獻,才讓昔日行將頹敗荒蕪的家園,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而在世人的心目中,擁有美好憧憬和敢於獻身的這對戀人的魂魄是不會死的,那歡快奔流的孔雀河,仿佛就是孔雀姑娘唱給人世間最甜美動聽的歌謠;那經年不到的胡楊樹,仿佛就是胡楊那偉岸、魁梧的身軀。
(四)
在天山孕育的孔雀河邊,沒有看到孔雀的舞姿,卻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其實沒有必要遺憾。我想在每一個知道這個故事的人的腦海裏都會清晰的浮現出這對戀人含笑的臉頰,是他們,是像他們這樣勇敢勤勞的維吾爾男女青年,在青草芬芳的孔雀河畔,盡情的播撒著生生不息的愛情、夢想和幸福的種子。
孔雀河出鐵門關,穿庫爾勒,再經尉犁,沿庫魯克山東流,最後,注入羅布泊。而千年前被譽為“東方龐貝”的樓蘭古城,因孔雀河和塔裏木河的注入燦爛輝煌,也正是羅布泊的幹涸以至於樓蘭的消亡。至今那些遺跡仍會讓後人警醒和歎息。孔雀河古今兩重天,迫使現代人好好反省和沉思,水資源實在是太寶貴了。
翻開人類發展的曆史,跨越曆史的時空。河流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條河流都會在人類曆史中起著重大作用。
一條河流的曆史就是一方水土的曆史;一條河流的命運,就是一方水土的命運。
而對於孔雀河來說,這樣的說法恰如其分。孔雀河——羅布泊——樓蘭就是這條生命走廊上的璀璨明珠,而如今已經三去其二了。
遠在新石器時代,孔雀河流域就已有人類活動。西漢年間,西域都護府在今孔雀河三角洲埒婁城,有軍隊駐守。其實孔雀河本來就很美,遠古時水量也一定很大,要不然羅布泊怎麽會曾經是煙波浩渺的水鄉澤國?怎麽能有絲綢之路和樓蘭故城的繁榮?史書載: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隻不過不知是什麽原因什麽時候孔雀河下遊斷流,千百年前羅布泊變成幹涸的死亡之海,樓蘭故城湮沒在沙漠之中,絲綢之路也難覓蹤跡。曆史上,羅布泊有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坳澤、鹽澤、涸海等多個名稱,可見其變化之大。
羅布泊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鹹水湖。麵積三千零六平方公裏。它在曆史上的名稱很多。最早見於《山海經.北山經》:“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水經注》:“河水又東注於泑澤,即所謂蒲昌海也。亦有鹽澤之稱。”同書引“《釋氏西域記》曰:”阿耨達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蘭海者也。“按鹽澤是鹽水湖之意,泑澤係指鹽水湖的顏色而言,至於牢蘭海(或樓蘭海),則因其位於著名的樓蘭古城之旁而得名。清代一般記載作羅布淖爾或羅布諾爾,蒙語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之湖“,近代始稱作羅布泊。
正因為孔雀河——羅布泊,才會有人類的活動,樓蘭由此孕育而成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樞紐。絲綢之路的繁榮,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即始於此。隻是在惜水如油的地方,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導致孔雀河反複斷流,以至於羅布泊遊移和幹涸。樓蘭文明戛然而止。從樓蘭小河墓地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當時樓蘭的繁榮。正是這座繁榮的古王國,使得古絲綢之路的商旅行人,溝通著南亞,連接著西亞,波及著歐洲。
比如克孜爾千佛洞,龜茲石窟,龜茲古樂等等,從這些遺跡就可以看出那時的文明是何等的繁榮,這一切取決於水,取決於羅布泊,取決於孔雀河。這些藝術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公元11-15世紀,由於統治者皈依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西域擴張迅速,而將其它宗教全部排斥出去。克孜爾千佛洞終於難逃浩劫,伊斯蘭信徒摧毀了佛教在西域的各處千佛洞,使西域的佛教文化藝術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不能不說是種莫大的遺憾。
正如成吉思汗不懂得城市文化和農耕文化,因而蒙古鐵蹄所到之處無不屠城、焚田;伊斯蘭教對於佛教的不相容,也導致了其信徒暴風驟雨般的手段。如果彼此之間能理解、寬容,人類一定不會有那麽多的災難吧。
在高度文明的現在,何嚐不如此?孔雀河累了,羅布泊哭了,樓蘭死了,隻留下一具具幹屍。
(五)
多少年來,孔雀河靜靜地流淌著,伴隨著她的是千年的胡楊。我想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當朝陽照在緩慢流淌的孔雀河上,一個個新的生機和希望就在孕育著。
此時,站在孔雀河河邊,這是多麽明淨澄清的水呀,像一條流動的晶瑩緞帶,又像一個沉澱久遠的夢。
而一直夢想居住在有河流穿過的城市,河流會讓匆忙的腳步變得輕緩,區區的目光變得深遠。隻是在我們內心深處,何嚐沒有一條河流無聲無息地奔走在時間的地圖上呢?隻是在人世間中,紛擾的心緒是否讓這條河流時常澎湃洶湧,飄零的塵埃是否時常沾汙它澄澈的底色?
居住在有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流的城市,雖然不能像詩人海子那樣喂馬、劈柴,但可以麵朝孔雀河,心如靜水,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