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最美校园”深根厚植(201947)

2019-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bj李晓萍

让生命在“最美校园”深根厚植

    ——宝鸡实验小学生命教育写真

短札1

课间,三年级1班的小男孩小女孩排着队端着窗台上的花往外走。

我:拿花做什么?

孩子们:给花晒太阳!

不忍打扰他们的行动,我悄悄跟随一观究竟。阳光下的走廊里,他们把花盆放成一排排,或一堆堆,多肉、绿萝、长寿花贪婪而幸福地享受着日光浴......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开心一笑!

热爱、尊重、呵护每一颗生命,哪怕它只是一朵小花!

短札2

他蹲在树坑边,用棍子使劲拨树下的积雪。本来堆在一起的雪块,被他捣得稀烂,而且有一部分已经消融,流了出来。

想起颜回吃有烟灰的米粒的故事,我怕误解孩子而没有直接批评他。

我:你在做什么呢?

他:树太冷了!

我:树太冷了?一时不明白,疑惑地反问一句。

他:这么多雪堆在树下,它太冷了!说着,用手指着银杏树。

我无语。

看我不说话,他扯着衣角轻声说:我把雪铲出来一些,树就不冷了。我紧紧拉住他冰冷的手,轻轻将他拥抱在怀里。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我以为这就是生命的气息。

                  ——摘自李晓萍工作手记《校长小事》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家长为孩子提供了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发展和情感需求,使孩子在迎接挑战、忍受挫折、自我矫正等方面能力欠缺,甚至出现迷失自我、漠视生命、自暴自弃等不良现象。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生命第一”意识,既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宝鸡实验小学将生命教育融入“最美校园”建设,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之树在这里深深扎根。

缘起: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摘自《生命教育导师》)。宝鸡实验小学校长李晓萍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将对人的一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既是学生的成长需求,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组建了一支生命教育研究团队,对生命教育开展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由远到近的探索。经过广泛调研,他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也更加坚定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在他们看来:

——社会发展趋势需要注入生命教育。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状况得到改善,长辈、父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物质环境。特别是随着媒体、网络、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过早或过多地接触到了战争、犯罪、暴力、邪教等种种无视生命的负面信息。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殴打流浪汉致死、对同学大打出手、虐待动物等行径令人发指,未成年人因学习、生活、情感受挫而跳楼轻生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出生命教育的欠缺、无力和苍白。

——当今教育现状需要植入生命教育。相比以前,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也存在过多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需求、生活方法的指导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比较模糊,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更是懵懂无知,这与我们强调的“教育是为了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幸福”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先进办学理念需要嵌入生命教育。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教育环境和时代发展要求,宝鸡实验小学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要求广大教师真诚面对每一名学生,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育从知识能力走向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关注生命、了解生命、认识生命,做一个洋溢生命激情的人,更加凸显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更加贴近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途径:生命教育厚积薄发

宝鸡实验小学在恪守教书育人主业主责的同时,把加强生命教育导入学校生活的最核心、最现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学校坚持把生命教育融入日常,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尊、自爱、自重意识,走出了一条充满人性光芒、人文色彩、人格魅力的生命教育之路。

——建设生态公园。人是环境的产物,意味着在人的发展上,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力。宝鸡实验小学位于陈仓园居民小区内,占地面积小,楼体设计造型简单,要实现传承宝鸡地域文化的重任,必须巧妙开发利用好“袖珍”之地。学校坚持“小而精”的设计要求,体现“生态、互动”的设计原则,着力打造灵动、精致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宝鸡教育公园”。学校建设了校园长廊三座、诚信屋一座、神农实践园一所、宝学堂三处、中心广场一个,利用小场景镶嵌水洗石、太湖石、鱼池、睡莲等自然元素,化整为零开辟了牡丹园、木槿苑、石榴花区、竹林、海棠角、神农中草药园等,校园有水有山、有花有草、有鱼有鸟,引导学生或蹲下来欣赏每一朵花,或呼朋引伴在池边喂鱼,或徜徉在文化长廊中,在大自然的四时变迁中感受生命本真,在花鸟草虫的成长中领悟生命意义,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关照与尊重。

——培育专业团队。学校把生命教育能力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开设名师讲坛、好教师讲堂和“300秒”微讲堂活动,让身边名师以及一线的普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采取专业成长、教育故事等形式分享学习心得、实践经验、成长经历,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生命教育书籍,征集生命教育论文和教育故事,举办学习专栏,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思想境界,增强了高尚的生命情操意识。家校携手,通过生命成长课、家校大讲堂、角色互换一日体验等活动,提高家长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水平,帮助引导孩子学会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成就生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网络的和谐发展。

——开发系列课程。学校以办学核心理念为指导,着力构建“生命树成长”课程,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坚持“国家课程基础化、拓展课程系统化、社团活动特色化”的课程建设思路,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人模式的多样化、体系化、优质化。充分体现课程的生命性与生活性的和谐统一,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优势去发展成长,坚持不懈地实现生命教育。“生命树成长”课程分为国家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研学课程等四大类,为“做最好的自己”指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构建起新型师生关系,创生出生命化教育生态。

文化:生命教育润物无声

“随风潜入雨,润物细无声”。宝鸡实验小学校长李晓萍认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地方,文化不是说出来、教出来的,文化是一缕气息、一种感觉,是耳濡目染,是潜移默化,是春风化雨。宝鸡实验小学在物化外显生态校园的基础上,从文化的核心层,也就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上去构建生命教育文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制度文化刚柔并济。学校管理强调人文化、民主化、法治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做到校领导成员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过程为质量服务。学校编制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已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讲文明、守纪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学校大胆创新,分学科组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开展“错时教研”,为每位教师配发生命教育研究书籍,引导教师撰写生命教育论文、教育故事140多份,以制度推进生命教育常态化、普及化、进阶化。

——精神文化提振士气。在校园里,师生的精气神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效果的好坏。学校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引导家长做传扬好家风、传承好习惯、传播正能量的“三传”好家长,鼓励教师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四有”好老师,帮助学生成为润德、益智、健体、尚美、崇劳的“五育”好儿童,心怀美好,追求光明,做最好的自己。

——行为文化彰显素养。理念文化奠定生命之基,行为文化彰显育人素养,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就会有品位、道德、智能,这才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学校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彰显大德、大爱、有义、大行。近年来,宝鸡实验小学学生街头救助摔倒老人、长城上捡拾垃圾、护送流浪狗等事例,先后被人民日报官微、华商报等媒体报道,这不仅是爱心的体现,更是融入骨髓的素养体现。

实践:生命教育就在当下

生命只有扎根历史土壤才够厚重,生命只有经历文化浸润才够完美,生命只有注入家国情怀才够博大,生命只有呼吸时代气息才更有魅力。宝鸡实验小学确立了“讲好宝鸡故事,传唱宝鸡好声音”的家国情怀文化主题,在一草一木中注入生命体验,在一砖一石上见证生命奇迹,努力建设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最美校园”,让生命教育站稳了脚跟。

——解读青铜密码,从远古走向当下。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何尊上有“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石鼓及石鼓文被誉为“中华国宝,千古绝响,金文之嗣,刻石之祖,篆书之宗”,这是宝鸡厚重历史的典型代表。受此启发,宝鸡实验小学建立了“鼎文化广场”,选择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逨鼎作为标志。千年背铜宝,展示的是中国先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与清廉作风,于今人同样受训。除此之外,“鼎”还象征做事认真、专注,寓意老师培育学生有工匠般的用心,也希望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做事,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学校培养了首批学校文化使者,学生们在了解青铜器和鼎文化的基础上,自己撰写文稿讲述相关故事,熟练后去青铜器博物院做义务讲解员,这让生命气息与家国情怀血脉相连,在传承家乡文化的同时增强了生命自信。

——认识市树市花,从生命物语到灵魂塑造。宝鸡市的市树是白皮松,市花是西府海棠。学校种植了30多棵白皮松,20多株贴梗海棠,10余盆西府海棠,在围墙周边种上了竹林,与西府海棠相映成趣,取名“竹风棠韵”,面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征集关于市树市花的讲解词和相关故事,每位学生讲解的语音和文字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上生成一个二维码,观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有声讲解。从育人效果来说,学校希望学生在讲述白皮松、海棠花、竹子的故事中,受到品质、做人的熏陶与感染:像松树一样俊拔劲挺,像竹子一样虚心向上,像海棠一样自由绽放。除此之外,学校巧妙利用每一个地方,增加植物种类,种植了小面积的樱花、银杏、木槿、石榴、牡丹、月季、睡莲、荷花等。一株株树是学生们对植物认知的起点,对生命感悟的启蒙。

——体验神农寻药,从书本走向生活。宝鸡又称“炎帝故里”,建有炎帝陵、炎帝园、炎帝祠各一座,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学校引导孩子们了解炎帝率先民创制农具、教农耕种五谷、采药解除病魔、为民尝百草、制零普乐的故事,利用闲地开辟了神农园,种植了常见的可食可药的植物。学生们在学校花工师傅的带领下,定品种,除野草,察长势,在与花草“面对面”的“对话”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感受到生长的不易,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从而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探索: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人类世界是由一个个生命组成的,一个健康的社会,必然要将生命看得高过一切,在教育中着力培植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对于我们文化和国民性的改造十分必要。宝鸡实验小学深化开展生命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生命树成长”课程体系日益完善,为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样板。

——自立是生命之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以及相关的卫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了学生敬畏生命、理解生命和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生命,养成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阳光向上,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自信是生命之花。经过多年实践探究,学校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上取得良好成绩,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学校最大的成绩就是每个孩子都很阳光,见到老师很亲切,孩子们善于表达自己,乐于展示自己。在“找到我自己、听到我自己、看到我自己”的引导下,校园各处都是孩子们自信展示的舞台。

——自强是生命之果。学校紧紧围绕生命教育核心,以各学科活动为载体,巧妙利用校园文化,营造温情、温馨、温暖的校园环境,梳理、发掘、整合各学科生命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各项生命活动,从而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涵养生命,让生命之树长青,让生命之光常亮,让生命至高无上的理念根植心中。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宝鸡实验小学在以“生命树成长”课程体系为主体的生命教育探索与实践中,闯出了一条“做最好的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今后将自觉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向着光明那方”阔步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