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之家

明十三陵村落名称的变迁

2023-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鱼腥

明十三陵长陵的汉白玉石牌坊

“明十三陵”即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明十三陵兴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建筑独特、体系完整、自然环境幽雅宏丽而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帝陵建筑中的典范。

十三陵所在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独特,它位于北京城西北50多公里处一个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之中。这里三面环山,北面为天寿山主峰,海拔高760余米,东有五云山,西有凤凰山,南面又有龙虎二山掎角而立,开向北京小平原。源自西北山地的德胜口沟、锥石口沟、老君堂沟、上下口沟,一到雨季,便会在它的东南汇成一泓碧波。如今,这里便是名闻中外的“十三陵水库”。

明初,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从其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王位之后,决定迁都北平,并大兴土木,筹建宫殿。“永乐五年七月乙卯,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黄土山”。永乐七年(1409),朱棣亲临巡视黄土山,并且看中了这块山峦起伏,形势险要的良址吉地,下诏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