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是不同次第的方便说法
我们知道和尚有很多的戒律和讲究,比如不准吃肉,如此,吃斋不吃肉就成了和尚的一种象征,这就是世间人知见里的观念,这个观念就一定对吗?往前追溯到梁武帝之前,那时候的和尚是吃肉的,佛教本没有必须吃素的规定,而是禁止吃“荤”,是指葱、蒜之类气味熏人的食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7193/2f1aa3176c673b4d.jpg)
禁止吃荤腥就是一种“戒”,本是出于对佛、对人的一种尊重,并且认为荤腥之物会耗散人气,不利于通达神明。这个“戒”的本体是由于某种“目的”应运而生的,戒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一个方法,“持戒”就成为了修行中的一个方便之门。
梁武帝崇尚佛教,而经书里有规定“戒杀生”,于是想到不如从根本上解决“杀生”的问题,与其制止“杀”的行为,不如干脆不允许和尚吃肉,至于臣民则提倡吃素,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7193/8667381a8115b341.jpg)
然而由于这些“法”的存在,使得人们执着于这些方法,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做这些以及通过这些方法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挠痒,一不小心挠破了,然后感染后发起烧来,于是去医院检查,此时就意识到一个问题,看病需要钱啊,赚钱需要工作,工作赚取的零花钱不满足自己的需要时想到要自己开个公司,然后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情,就需要招聘更多的人来一起工作,接下来就是开更多的连锁店可以赚更多的钱……
这是说的一个事物发展的因果模式,初心也许只是想挠个痒,却因一连串的事情演化到赚钱的事情上去了,整天为了公司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时,试问谁还会想起曾经的那个“痒”?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7193/81b7b6330c0e1cac.jpg)
戒是个方法,定是戒的果,定是方法,慧是定的果,慧是方法,那个究竟是慧的果,如此因果,无穷无尽。由此可见,戒、定、慧是针对不同次第的方便说法,而不是那个究竟本来。就象圆周率一样,圆可大可小,可PI却神一样的存在,明明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却迄今为止仍搞不出个究竟,这个“究竟”同那个“无”,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