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计划10000小时散文想法

回首看乡山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15人  辽囹圄

人长大了是不是都会格外想念幼时的一切呢,而回味的同一时刻,却发现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了模样,再经历总没有当时的滋味,甚至原先的脚踩的土地也沧海桑田去变幻,没有熟悉的样子了,其中最令我难过的就是父亲老家几座丘陵小山的“拾菌场”,如今地皮被掀了,改做青青草原,养牛放羊去了。

虽然苕子这种牧草人吃起来也可口,但是摘嫩苕子的乐趣远远比不上捡菌子,虽然看蓝天白云牛羊青草地也很美丽,但是我心里总牵挂脚跟会出青头菌的云南松。

上山捡菌子是我至今最大的爱好,每年只有这一季可相约重逢,显得格外珍惜,对什么都很容易上瘾的我,小的时候甚至一天可以上山四趟,堂姐再不肯陪我上山了,我就去村子里找别的伙伴,总归那个季节是活力无限的。

这便是父亲那边老家给我最大的“不堪回首”了,再说说母亲这边的事情。

上次去二舅家看望外婆,我在上篇文章也提到过。又来到幼时最爱玩耍的地方——二舅家门口一小片竹林下,竹子下面一口井,总用盖子盖着,有时候掀开盖子,井水是茶堪七分满,换个日子去开,水位又降得理我几米远,开盖的乐趣这里也有了。

看了纪德让我惊艳的井水形容后,我便从原来只喜欢涓涓流淌的活水,现在也喜欢这种隐藏起来的静谧之水。纪德在《地粮》里描述道:

水井,妇女要去取水的隐蔽的水池。这是从来不见天日的泉水,有阴影的滋味,也算是通风良好的水源。

“有阴影的滋味”,多么美妙的形容,我为此赞叹良久。自此,井水便在我脑中正式和阴影挂钩相连起来,淡淡地品一品,是有“清静自然凉”的韵味在里面。

我在井边,如往常一般,把盖着的盖子掀开了,眼见使我失望中带着惊疑,就像说领你去见一见你认识的老朋友,到了发现不是一样——井里已经没有那汪澄澄青碧的水了。代替的,是石头填到“茶堪七分满”的位置,这已经是一口被杀了的井。

瞬间,原先那立在“竹叶井苔生”的美好,被打破了。母亲的老家给我映像中的那种沁凉的阴影就消失了。

那是美好的滋味,因为我知道阴影是用来形容井水最好的词汇,我现在的感受,是失去了这骗阴影,就觉得在乡野里、人与自然共存的这自由世界里,不再如鱼得水。

最近总爱嚼着汪曾祺的《葡萄月令》里的那句没甚意义的话:

葡萄

你愿意怎么长,

就怎么长着吧,

十月,我们还有别的农活

我其实也有开墨绿色的皮卡的梦想。在山路上,去往村镇的道路上奔驰,在警察叔叔可能不常来逮人的地方,一只手抬起压在车窗上,单手开车,这是我觉得最酷的事情。

路旁的树在我的眼角排队划过,我带着和迅哥相似的心事,要回到教人奋斗不息,但是不忘故乡的城市里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