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学识的人,尤其值得敬重
随着看书的增多,见识上也涨了不少,同时,内心也升起了不少好学之心。
昨天晚上的时候,在哔哩哔哩上了看了钱易奶奶的演讲《一生两件事》,对于其追述家人往事的记忆深感佩服。尽管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简述的思路依然如此清晰,这一点,令当代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如。
视频最后,钱奶奶的学生纷纷送上了祝福。看介绍,她的学生也是各有出息。有政府公务员,有教师,有环保专家。那一幕动人的场景确实打动了我。如果,不是因为钱奶奶有深厚的学识,也怎会培养出杰出的学生。
顺便提一下,钱易奶奶的父亲就是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与陈垣、吕思勉及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也是为学识极其丰富的人。一生弘扬传统文化,著述八十多种。在学术界被称为“一代宗师”。其作品影响海内外。代表作有《国史大纲》《中国政治历代得失》《先秦诸子系年》等。
在学识丰富方面,我最佩服的两个人就是陈寅恪和钱钟书先生,他们各有传奇,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
陈寅恪先生被誉为“公子中的公子,教授中的教授”,其家境也是挺不错的。祖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支持过维新变法。他是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字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可惜的是很多其亲自注释过的学术作品在运送过程中遗失了(有的被强盗劫走,散落了)。陈寅恪先生有个“三不讲”原则很有名: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其丰厚的学识,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就连日本人都曾经想说服陈寅恪做代言人,孰不知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陈寅恪先生,是铮铮铁骨,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后来的陈寅恪先生的眼睛失明,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而他遇到的一些磨难,也是坚定了先生顽强的信念。这是位人格极其高尚的先生,用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而钱钟书先生的大名,也是很出名的。关于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数学以15分被清华录取的事迹,当然前提是他的语文和英文的成绩是当时的第一,在当时不和规矩的限制下,还是罗家伦校长,慧眼识英才。入了清华后的钱钟书,可谓一支独秀,格外优秀。上课从不带笔记,多数时刻都是看课外书,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凭借着优秀的表现,钱钟书被誉为“清华之龙”。其留下的作品《围城》最广为认知。而且钱钟书的记忆力超强,尤其热衷于图书馆。很多学生找书,都可以按照钱钟书的指引而找到。很多藏书,都留下了钱钟书的批注。
其实,钱钟书的才华,在近现代人之中,很少有人能够与其项背的。除了老一辈的陈寅恪先生。我之所以,敢写这个结论,是已经经过多数人认证的。其实力,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人。
最后,钱钟书与杨绛女士的感情,也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古语的才子配佳人,用来形容他们也是十分契合的。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佩服学识丰富的人,更应该向他们学习钻研的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质。
说实话,完成本篇文章,我的内心是感到十分舒爽的。觉得应该,把那么有学识的人介绍给更多人了解。不是要超越,而是要汲取他们身上对于学问的研究经验,以便于更方便指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