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还在朋友圈点“社交赞”
一.
前几天,我和舍友说我们哪天抽空去看《头号玩家》吧,听说很好看。舍友一脸狐疑地问我:“这是什么电影,我怎么没听过,新上映的?”
我惊讶地说:“哈?不是吧,阿佳去看过的那部啊,最近很火的,她不是在朋友圈发了条观后感吗?你不还点赞了吗?”
舍友恍然大悟:“哦哦,你说那个啊,我没细看内容,滑到那条就直接点赞了。” 她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经常性地给别人点赞,有时点下的红心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容是否真的有吸引到她,而是为了“回馈”他们之前给她点过的赞。
“我发现我也是别人一给我点赞,下次也会给他们回赞,而且生怕错过了点赞最佳时机。”听舍友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我平日里点赞的习惯,竟有般中学老师复制粘贴地在数不清的作业上用红笔写下个“阅”字的感觉。
打开朋友圈,认真审视一下,到底有多少个赞,是在自己认认真真看完发送的内容后由衷表示赞同的?那些红心有多少是“打卡式”地匆匆一掠而点下的?
总之,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点赞逐渐在变味,点赞这个行为的本义是好的,它意味着我们对此内容的认可和欣赏,对其生活态度的赞许和鼓励,而现在,它却逐渐沦为检验感情、证明亲密感的工具:我给你点赞,就代表着我们之间存在互动,代表着我们彼此有在乎着对方。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一段好的感情,事实上根本没有必要用朋友圈来证明,用点赞来维持。需要朋友圈证明,用点赞维持的感情,它一定不是结实,可靠的,留着它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倒不如早断了这样的关系,换来一身的“云淡风轻”。
二.
实习时认识的一位师姐曾跟我吐槽说:“我有很多朋友,每次发完朋友圈马上私聊我‘我发票圈啦,快去点赞么么哒!’每当这时,我都是一脸黑人问号,为什么你发了朋友圈我就得马上去点赞,整得我是你头号铁杆粉丝似的,发朋友圈难道不是为了记录一下心情而已吗?为什么要这么在乎点赞数?”语气间,师姐透露着不解和无奈。
后来和好友闲聊时,也谈起这个话题,他们都一致认为只要自己发了朋友圈,就没法不在意点赞和评论。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因为害怕没有存在感。
“要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10分钟过去还没有人点赞和评论,我会删了它,太尴尬了,那种感觉你懂吗?没有提示的小红点,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唱独角戏的小丑。”老廖特认真地解释道,令我没想到的是,作为社交达人的他,也会有这样的苦恼。
没有存在感,这句话单拎出来讲的确挺伤人的,就好像中学时候无论多用功读书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就好像大学时候鼓起勇气在班群里发了一句话却无人回应;就好像现在发一条朋友圈,没有收到预期的点赞或评论,就有种被大家抛弃遗忘的感觉,显得既没人气又不重要。
可能因为人生下来就是群居动物,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获得别人的参与,失去一份来自他人的参与感,会让我们陷入无限慌乱的孤独,害怕自己格格不入,害怕自己单枪匹马,害怕自己失去关注。
随之,朋友圈就渐渐演变成为另一种体现“参与感”的方式,点赞数成了衡量它的首要标准,搞得我们人心惶惶,脆弱不堪。
三.
也正是因为太在乎点赞数,束缚了我们由衷地说出内心感受的自由。
之前和好友去马来西亚玩,回到酒店,已经是深夜,两个人都筋疲力尽,我随便洗漱一下就准备倒头就睡,看到好友还在抱着手机戳着屏幕,就问:“你不洗澡睡觉吗,很晚了喔。”
她头也不抬,很是敷衍地回答说:“等我P完今天的图,排好版发了票圈后再说。”
我当下就懵了,那天我们起码拍了2000张的照片吧,光挑也会挑花眼,更别提还要P图排版了,想想都头大。等我第二天起来刷微信时,看到好友那条精心炮制的朋友圈,下面果然收获了很多赞和点评,大家都评论说:
“真好看,景美人更美!”
“羡慕你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
“你简直是人生赢家啊~”
……
好友笑眯眯地抱着手机,似乎对这结果很满意,“也是不枉费我熬夜P了这么久的图。”
我哭笑不得:“你看看你,把自己搞得这么累,谁能想到这是酝酿了一宿的朋友圈啊?”
“我那也是迫不得已,都怪当初发朋友圈的时候给自个立了‘美食旅游博主’的人设,现在为了保持只上不下的点赞数,每条朋友圈都得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好友无奈一笑,我也知道其实她心里也不好受。
为了虚拟形式的点赞数而且耗时耗力地去“包装”自己,实在太累了,让本来分享的好心情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朋友圈就像一个选择性展示的社交平台,你所看到的内容,都是经过层层打磨,层层筛选的,你永远不知道看起来那么不经意的图片是经过三天三夜精修得来的;你也永远不知道那一句“统一回复”的背后藏了多少尴尬和无奈;你也永远不知道简简单单的一行字甚至是一个表情都是拟了很多的草稿才发的……
多少公众号成天推着10万+的爆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如何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把朋友圈打造成自己最好的名片。我们大多数人沉溺在这样的文字宣传中,拼命地给自己立人设,为了博取点赞数,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将简简单单的一条朋友圈编辑了再编辑:
我这样写的话会不会有些人以为我在讽刺他/她?
我这张图是不是P过头了,到时被骂“心机婊”?
我发这个新买的包包或者口红会不会有人以为我在炫富?
……
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心理过程后,一条堪称完美的朋友圈终于发了出来,果不其然,你获得了很多的红心,很多的评论,而这期间你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已经不是一两个手指头能算得过来的了。
我们害怕失去了朋友圈,失去了点赞数,我们的生活就被证明是不堪一击,面目全非的。沉溺在朋友圈人设中的我们渐渐失去了思考:朋友圈,原本就是仅仅用来记录生活的辅助工具,而不是用来证明“我过得有多好的”手段。
四.
直到现在,我都很羡慕那些平日不怎么发朋友圈也不怎么点赞的人。羡慕他们我行我素的洒脱,也羡慕他们参与生活的真实。
起初我也以为他们的生活太无聊,无聊到没什么可以值得记录的东西,但是通过现实中的接触,我发现,他们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要有趣一万倍。
在他们看来,生活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即刻去感知当下的那份情绪,而不是依靠精心酝酿的朋友圈去记录,去延续。
在快餐时代的今天,朋友圈的功能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留住瞬间的平台,它可以帮助我们看看大千世界,听听不同声音,学学额外知识。
但是,也请不要把全副身心都寄托在它身上,它不代表一切。因为,生活最精彩的部分,不在于记录,而在于“感受“本身。
也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发朋友圈可以不用再在意点赞数,也可以不用再点“社交赞”,让“记录”回归朴实本质,让“感受”渗透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