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
假设你现在在看一部电影,突然你发现已经是深更半夜了,这时的你会马上关掉电脑睡觉,还是继续看完再上床呢?
大多数人会继续看完,这样晚上睡觉才踏实,才会睡得更香。
再比如,我们试着画一个圆圈,但是在最后的时候留下一个小缺口,就停笔。
然后请其他人来看,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想要把这个圆补全。
「蔡格尼克效应」有会有两种极端表现形式:
(1)「蔡格尼克效应」过弱:这类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
(2)「蔡格尼克效应」过强:这类人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驱动力过强的人,也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
当你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内心有了要去玩儿的想法,这个时候就会调动意志力来克制自己这个想法。
所以,当一直调动意志力去克制自己要去玩儿的冲动,意志力慢慢就会疲劳,到一定极限时,最终败下阵来。
于是,你就去愉快地玩儿了,但是玩儿好之后,内心存在一丝丝负罪感。
运用「蔡格尼克效应」,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我们自己主动来选择「工作学习」和「玩儿」的时间,而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1)清单管理
把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
然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排一下优先次序。
分解一下完成每件事的具体步骤,预估一下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
(2)制定时间表
将这些事情分步骤填到每月、每周、每天的具体时间段(在每件事情截至日之前)。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意志力在选择「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时的无谓耗费。
在这个时间表里,将「工作学习」和「玩儿」合理地间隔安排。
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可以奖励自己稍微「玩儿」一下。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时,就可以奖励自己做一件期待已久的事。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自己在「工作学习」的时候更投入、更专注,更积极地去完成目标,以获得期待已久的奖励。
同时,当自己在「玩儿」的时候也没有负罪感,也可以更享受其中。
小时候不明白其中道理,原来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当想「玩儿」的时候,不要立即行动,而是专门规划一个时间,有了这一段期待时间,会增加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