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要求、拒绝的策略与艺术一一在于天罡老师《心气、脾气与福气、
批评、要求、拒绝的策略与艺术一一在于天罡老师《心气、脾气与福气、运气》讲座后的思考之二
作者:石宏博
昨天的文章里面,将个人的怒一一攻击驱力与文明社会的武装力量比类取象,主要谈到了方向性的问题,也就是谋什么与格局,在这个层面上,比类取象是可取的。但是,在具体的策略也就是做法层面上,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文明社会的武装力量,往往以暴力消灭对方为手段,而在文明社会法治条件下的个人,这种手段是不被允许的(充满仇杀的社会,在文明博弈当中,往往会衰亡和被消灭。同时,人际组织主要是靠喜和爱(喜欢、接纳、认可)来维系的,而不是暴力带来的仇恨)。
在文明社会的法治条件与以爱为主的亲密关系生活中,我们表达自己不满与怒,也就是攻击驱力,的主要手段是,批评,要求,和拒绝。
批评,要求,拒绝,这三种手段,归根结底,是出于,本体对外界的,不接纳。
说起人这个字,一撇一捺。有一种说法,这个撇就是扬弃,捺呢,先按住,捺住,再纳入。我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所谓的成长,就是我们,不断否定不好的自己,扬弃一些东西,纳入一些东西,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
实际上,对于外界事物,本体是有不接纳的权力的,就像纳入了有毒的食物,会造成整个人体的崩溃,这种不接纳的权力,正是维持生命的权力。
但是,人又是在社会关系中生存的一种生物,正如我昨天说,樊登说过,每一个人身体内都住着一个原始人。在原始人的世界里,一个人不被自己的同伴所喜欢,所接纳,拥有一定的人际地位,那这个人大概率就会死亡。这种对同伴不喜欢,不接纳自己,而导致自己死亡的恐惧,是深植于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深处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社群中的同伴侵犯了另一个同伴的劳作成果,人际关系,人际地位,这个被侵犯的人,是否要反击呢?如果要反击,那么,首先就要拒绝,提出自己的批评,最后如果这段关系还有必要存在,就要提出自己的要求。
前面我说过了,批评、要求和拒绝,本质是一种不接纳,对同伴来讲,也就是不喜欢,那么在,自己被侵害的产生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伤害与不喜欢、不接纳同伴而给同伴造成的精神伤害与实际伤害之间,要怎么选择呢?
我个人认为,两相其害,取其轻。这就是权衡。
人始终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因为人这种生物,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主要是靠喜爱(喜欢、接纳和认可)来维持的,而一个人无法正视自己(自己本身、自己的需要),连自己都不接纳、喜欢,一个连自己都不喜,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这种人对他人声称的所谓的爱都是不可靠的,虚假的,而他人又不傻,所以这个人的人际关系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事业也会崩塌(谋事先谋人)。
所以,我认为,这种时候,就要以保卫自己为主,同时要照顾到他人,不被接纳,不被喜欢而产生的害怕、不安等阻抗现实,采用一定的策略和艺术,来达到自己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兼顾同伴的目的。
当然,个人有个人的自由,如果你选择忍气吞声,唯唯诺诺,那也是你的自由。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如果你是成年女性,那么,长年累月的忍气吞声,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子宫癌,这些疾病和常年的情志不遂是正相关的,而且比例很高。如果你是成年男性,那么,长年累月的忍气吞声,自我攻击,会让你浑浑噩噩,抑郁而终,这也不是开玩笑的。
同时,你看中的人际关系,由于你不爱自己,你不喜欢自己,你对他人的爱都是虚假的,不可靠的,那么你看中的这个人际关系,最后也是水中花,镜中月,一场幻梦而已。
那么,批评、要求和拒绝的策略和艺术又是什么呢?
首先你要看到他人和自己。要允许情况发生。
意思是说,首先不要目无余子,目无余子是特别不提倡的。
而他人感觉,被看见,他人的心理阻抗也会减少不少。
实事求是地讲,他人做了什么?他人的需求是什么(他人的痛点)?
自己不能接纳的原因(自己的痛点)是什么?
要允许情况发生,意味着,允许事情发生,然后再视情况,选择接纳或拒绝。
有些人遇到问题,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允许,比如说,这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能这样?
这种不允许情况发生,而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会蒙蔽一个人的心智,导致不好的结果。
然后,在提出批评、要求和拒绝的时候,要尽量消除他人的心理阻抗。(能被人接受的批评,要求和拒绝才是有效的)
怎么做呢?还是基于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始人理论。
我接纳你这个人,但是你现在的这种做法我不接受。
举个例子。
比如下属的业绩完成地不好,我们看看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我没想到,你的业绩差这么多。
第二种,你也没想到吧?你的业绩差这么多。
第一种说法,就是否定了人,否定了事,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你不配做我的同伴。
第二种说法,就是你这个人,我还是喜欢的,我还是接纳的,就是你这个做法,你也没想到吧?(业绩差,既是事实又体现要求)
核心的要义就是,作为同伴,这个人,要接纳。这个既是原则又是底线,是重中之重。
再然后,就是具体的交流沟通了,像好多书籍,比如说《好好说话》,里面都有讲到,我就不赘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点,我说一说吧。
第一,话术是话术,一定要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内化,在表达的时候是真情实感,是这么想的,是这么说的,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对话当中,只有10%左右是通过语言的内容来捕捉信息的,其他的90%是看你当时的语音语调面目表情,身体语言等等,这些因素,甚至是眼睛的神彩都能判断出你是否对他有敌意)
第二,我们常说判断一个男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对于过往的苦难的态度。如果是对于自己过往的苦难,他是风轻云淡的,甚至可以开心地谈论,那么这个人现在和以后就会有出息。同样的,在自己的劳作成果和人际关系,人际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风轻云淡的,甚至能开玩笑的,那这个人的格局就是非常坚实的,他的内心也非常的强大,他也是非常有力量的(自身、资源和人际关系),是个人物。(我们这里讲的是对于同伴的情况,有些人当不了同伴,后面会说)
还有一点特别注意,就是对待孩子,我昨天也讲了,孩子的容器是非常幼小和脆弱的,要特别注意,提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温柔且坚定,拒绝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不带有敌意。
有的时候,世事无常,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也有必要,但是,要做到知常不妄,这是根基。
上面讲的都是发生在同伴之间的,可有些人心胸比较狭隘,他们认定的同伴的范围很窄很窄,尤其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甚至没有同伴,这种人的内在往往非常的暴躁与邪恶。和这种人打交道,你就不能把他当成同伴了,要注意保证自己的安全,这种人往往最后会活成全民公敌,个人或者是群体,能收拾就收拾,收拾不了,法律会制裁他们。
好了,关于批评、要求和拒绝的策略与艺术,我大体上就讲这么多,大多是偏于原理和心法的,具体的技术,像《好好说话》,《关键对话》等等书籍当中都有所提及,这里限于篇幅,我就不展开说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可能遇到具体的事情,我还会具体再写一写。
总之,拒绝、批评和要求,是一个人在个体层面,在文明社会条件下和有爱的亲密关系中,合理表达自己攻击驱力也就是怒的手段。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策略和艺术,以达到既保护自己,又兼顾同伴的目的。
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社群里面,尤其如此,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同伴搞得多一些的,把自己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主要是心主喜,这种情志的运用,以后有机会再讲),这样,在自己能承受的条件下,生活才会多姿多彩,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滋养,活出一个完整的人。
社会复杂多变,世事变幻无常,五千余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古圣先贤,为了炎黄血脉的赓续,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一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在波诡云谲神州危的情况下,奋起抗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想,这种苦难,是悲痛的,但是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我们并没有丧失走下去的元气与勇气,路漫漫其修远,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