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一皇叔俩堂兄,八个兄弟,突围称帝有多难?
作为大宋开国第一帝,宋太祖赵匡胤在通过“陈桥兵变”登基后,先破荆南、湖南,再攻后蜀、南汉,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还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主要将领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期以来武将拥兵自擅的问题,国内一派欣欣向荣。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50岁的宋太祖猝然去世,“传弟不传子”,两个儿子检校太傅赵德昭(26岁)和检校太保赵德芳(17岁)靠边站,他38岁的三弟晋王赵光义继位了,是为宋太宗。
这一非正统的传位方式,除了留下“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流言和奇闻,还给宋太宗赵光义的再传位,出了新难题。
宋太宗登基后,任命四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同时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这是按照“金匮之盟”来,把赵廷美当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可至道三年(997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后,继位的却是他30岁的第三子、皇太子赵恒,是为宋真宗!
除了皇叔赵廷美、堂兄赵德昭和赵德芳,宋真宗赵恒还有大哥赵元佐、二哥赵元僖、四弟赵元份、五弟赵元杰、六弟赵元偓、七弟赵元偁、八弟赵元俨和九弟赵元亿等8个兄弟;既非宋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宋真宗如何从11个潜在的皇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继宋太宗当年接位留下的大坑后,他登基前后又有哪些惊心动魄呢?悦史君将以出局时间为序,采用极简过滤法,给悦友们一份明快而清晰的答案!
武功郡王赵德昭
痛失原定皇位 壮年叔父无辜迫死
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母亲是宋太祖的原配孝惠皇后贺氏。由于大哥赵德秀早夭,赵德昭是宋太祖实际上的嫡长子,按照古代皇位继承传统,他才是皇位的最优选。
但宋太祖在位时,赵德昭虽然多次被授官职,最后做到了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一直没有被封王。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后,赵德昭的三叔晋王赵光义继位。按照“金匮之盟”的“三传约”,皇位最终还是会还给赵德昭的。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改封侄子赵德昭为京兆尹,兼任侍中,并封为武功郡王,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
但在加官封王的背后,宋太宗对侄子赵德昭的防范更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在一次退朝后自刎而死,年仅29岁。
赵德昭死后,宋太宗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号“懿”。后又改封吴王,再又改封越王。
悦史君点评:问题是,生前那么残忍,死后优容反而显得德昭更可怜了。赵德昭之后,第二个出局的,是他的弟弟赵德芳——
检校太尉赵德芳
太监耽误大业 青年即逝徒留遗憾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母亲只是后宫一名普通嫔妃,由于大哥赵德秀和三哥赵德林早夭,他是宋太祖实际上的次子。
宋太祖在位时,赵德芳只是被任命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并没有封王的待遇。而且比他大8岁的二哥赵德昭是嫡长子,他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继位当皇帝。
但100多年后,北宋名相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后,他的皇后宋氏从自身家族利益考虑,曾选定赵德芳当皇位继承人,只因中途宦官王继恩放水,赵德芳的三叔晋王赵光义,抢先进宫继位。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加封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冬,宋太宗又加任为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芳的二哥赵德昭,在宋太宗的逼迫下自刎而死;此后,作为宋太祖唯一在世的子嗣,赵德芳承受的压力无可计量。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年仅23岁。
赵德芳死后,宋太宗亲临哭祭,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又加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
悦史君点评:想想也是荒诞:赵德芳活着的时候,一直没有封王,死后王位倒是追封个不停!兄弟俩去世后,宋太祖的儿子们退出皇位竞争,重点打击对象,就换成了他们的四叔赵廷美——
秦王赵廷美
目标大眼中钉 君相组合连贬惊亡
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异母弟,在大宋开国之初,也是一位朝堂上的重要人物。
宋太祖在位时,赵廷美先后被封为嘉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等职务。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后,赵廷美的三哥晋王赵光义继位。按照“金匮之盟”的“三传约”,接下来的皇位继承人就是他。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加封赵廷美为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师。很显然,这是把他当皇位继承人来看待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廷美跟随宋太宗围攻北汉都城太原,灭亡北汉。战后,赵廷美因功被转封为秦王。
此后两年,赵廷美目睹赵德昭、赵德芳两位侄子相继横死,担心自己也可能遭遇毒手,开始私下里做一些准备。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宣徽北院使柴禹锡等人向宋太宗告发赵廷美,声称他骄恣妄为,谋划篡夺皇位。宋太宗得知后,立即罢免赵廷美的开封府尹,但仍命他为西京留守,一家人全部迁居西京(今洛阳)。
当时再度入相的赵普与兵部尚书卢多逊矛盾很大,为了打击卢多逊势力,赵普指使人告发卢多逊与赵廷美勾结,图谋不轨。宋太宗将卢多逊一家全部流放到崖州,赵廷美则再次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秦王空名,闲居在西京。
赵普觉得赵廷美呆在西京始终是个祸患,又指使开封府知府李符上奏:“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于是,宋太宗将赵廷美从秦王一下子降为涪陵县公,命他迁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安置。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赵廷美举家迁到房州。不久,赵廷美因担心三哥宋太宗继续施压,得了重病吐血而亡,年仅38岁。
赵廷美死后,宋太宗又哭了,下诏追封赵廷美为涪王,谥号“悼”。
悦史君点评:其实,听听宰相赵普对宋太宗说的话就明白了:“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既然宋太祖没传子就是错,留着赵廷美不是碍眼吗?!可惜啊,这俩人做的事情太缺德,以致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都看不下去了——
楚王赵元佐
本是储君最佳 同情皇叔二弟坑害
赵元佐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宋真宗赵恒的同母兄。由于他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宋太宗,很受父皇喜欢。
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被封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后又迁居东宫,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被视为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因害怕四弟秦王赵廷美继承皇位,便与宰相赵普合伙诬陷赵廷美与兵部尚书卢多逊密谋造反,将赵廷美降为涪陵县公,迁居房州。赵元佐深知四叔实乃父皇迫害,出面向宋太宗申辩,但无果。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迁居房州的赵廷美吐血而亡后,赵元佐受了刺激发狂,因小错就用尖刀杀伤侍者。
雍熙二年(985年),赵元佐的病情略有好转,宋太宗很高兴,为此大赦天下。
同年重阳节,宋太宗召集几个儿子在宫中设宴饮酒作乐,因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赵元佐的二弟陈王赵元僖去看望他,赵元佐得知设宴一事后,怒了:“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喝闷酒到半夜,赵元佐索性纵火烧宫。
宋太宗得知情况后,派御史捕捉赵元佐,送到中书省审问后,将他废为庶人,从此与皇位绝缘。
悦史君点评:应该说,赵元佐是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藩王,但在受刺激得病后,竟被自己的二弟坑害,以致铸成大错痛失大宝。那么,赵元佐没戏了,陈王赵元僖怎么玩——
许王赵元僖
坑了大哥上位 结好重臣难敌急病
赵元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次子,大哥楚王赵元佐被坑废后,他成为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陈王赵元僖被加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离皇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端拱元年(988年),许国公、山南东道节度赵普第三次入朝为相,由于赵元僖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也被晋封为许王,皇位继承人的地位更加巩固。
后来,赵普罢相后,许王赵元僖又迅速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建立密切关系,册立皇太子的议程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宋太宗亲自前往探视,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不久便去世了,时年27岁。
赵元僖死后,宋太宗极为悲伤,罢朝五日,追赠他为皇太子,谥号“恭孝”,并写下《思亡子诗》来怀念。
悦史君点评:赵元僖可谓是个心机青年,八面玲珑,可惜临门一脚,还是空了。交接棒,就只能给三弟襄王赵恒了——
宋真宗赵恒
幸运捡个太子 吕端机智终登大宝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初二(12月23日),赵恒出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大哥楚王赵元佐的同母弟,初名赵德昌。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16岁的赵德昌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为赵元休。
端拱元年(988年),21岁的赵元休被改封为襄王,并再次改名为赵元侃。
淳化三年(992年),赵元侃的二哥赵元僖暴死,而在此之前大哥赵元佐已经被废,本与皇位无缘的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27岁的赵元侃被进封为寿王,加任检校太傅、开封府尹,迈出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一步。
当时,作为京师重地的开封府政事纷繁,寿王赵元侃留心狱讼,裁决轻重,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监狱里的犯人都少了很多。为此,宋太宗多次下诏褒奖他。
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给事中寇准被宋太宗从青州召还,宋太宗问他:"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寇准机智应对,把球踢了回去:"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宋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襄王可乎?”
寇准心中暗喜,便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于是,在寇准的支持下,赵元侃终于被立为皇太子,并再再次改名为赵恒,仍兼任开封府尹。
按照惯例,作为皇太子,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称臣,但赵恒都推让不接受。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等人,他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上,一时为人称道。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重,之前坑了检校太尉赵德芳的太监王继恩再次出手,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赵恒的大哥赵元佐。
不久,宋太宗驾崩,李皇后没有立即请皇太子赵恒继位,而是命王继恩召见宰相吕端,吕端觉察到可能有什么变故,就叫手下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许他出入。
随后,吕端马上进宫见李皇后,李皇后对他说:"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想要立赵元佐。
吕端听了李皇后的话,毫不犹豫地说:“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
王继恩迟迟不回,吕端又坚持立皇太子赵恒,李皇后没办法,让赵恒到福宁庭中继位。
赵恒登基后,第一次登殿时,垂帘接见群臣。吕端一看是这个样子,率领文武百官站在殿下不拜。李皇后问吕端因何不拜?吕端说:“请把帘子卷起来,让我们看清楚皇帝了再拜。”
于是,李皇后让赵恒照吕端说的卷起了帘,吕端看清楚皇位坐的确实是赵恒无误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万岁。赵恒是为宋真宗,改次年年号为“咸平”。
悦史君点评:作为宋太宗的第三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再加上“金匮之盟”的约束,宋真宗赵恒原本是不可能继位的。但他的两位堂兄武功郡王赵德昭和检校太尉赵德芳、皇叔秦王赵廷美等3人,先后被父皇宋太宗逼死,大哥赵元佐被二哥赵元僖坑废,二哥赵元僖又突发急病暴死,宋真宗作为事实上的皇长子,也就捡漏了;再加上“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拥戴,总算荣登大宝。
宋真宗的其他光辉事迹,悦史君先不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著名谚语,就出自他的《励学篇》,是不是拉近了亲切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