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直击第89届奥斯卡颁奖礼简书电影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一场跨越种族、阶层的人性之旅

2019-02-26  本文已影响65人  7ea957fae00c

今天,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终于揭晓。

《绿皮书(Green Book)》收获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其实,从去年多伦多电影节初登大银幕开始,《绿皮书》就受到了大批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的关注。

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短短一年时间,它几乎走遍了所有重要大奖的领奖台。

在豆瓣上,有超过5万用户为它打分,目前评分高达8.9,一举超过《聚焦(Spotlight)》,成为近10年来评分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在电影里,一个在纽约大获成功的天才黑人钢琴家唐纳德.谢利,要到美国南方进行为期8周的巡回演出,于是他雇佣了一个中年白人大叔托尼当他的助理。

他给了托尼一本《绿皮书》。“绿皮书”这个词,听上去像是“白皮书”的同类,严谨、专业、有些枯燥。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报告式的专有名词。

绿皮书的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作为年刊,从1936年一直发行到1966年,最初的作者叫做维克多·格林(Victor Hugo Green,亦是绿皮书含义的由来)。

它的存在,则见证了美国长达30年的种族歧视史。

当时美国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为此身为黑人的格林推出了该书,帮助同胞们规避风险。

1940年代的《绿皮书》封面

这本指导性的《绿皮书》,实际上并没有为他们两人减少麻烦。

然而,也正是在两人一起应对种种荒诞、复杂的状况之后,他们逐渐卸下了偏见,最终成为一生的挚友。蜻蜓FM听书有声小说www.qingting.fm在线收听。

“他们的友情实在太难得了”,看过影片的朋友这么感叹道。

从世俗角度来看,谢利和托尼来自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似乎是无法走到一起、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人。

然而,电影的设定又是如此巧妙。在不同的维度下,他们两人的身份一强一弱。谢利作为一名钢琴家,接受着上流社会的赞许,却又饱受生活中对黑人屈辱的规则。

托尼虽然是意大利裔白人,没有戴上种族的枷锁,但是他却失业落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某种程度上,他们有着相似的脆弱,所以到后来,他们做到了——感同身受。当唐纳德遭到警察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托尼选择了挺身而出,表现出仗义的一面。

“好朋友就是那个哪怕从头到脚都不一样,却最懂你的人。”

一路上,谢利教不善表达的托尼给太太写情书,如何做一个绅士,而托尼则教高高在上的谢利如何回归自然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人。

一场旅程,改变了两个成年人,让他们学会接纳、坦诚相对。这样的故事,总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力量感。

更为动人的是,这段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的友谊,是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中的谢利和托尼也成为了终身好友。

真实故事里的谢利博士和托尼

在电影中,有一个让托尼一直困惑的问题,他问了好几遍,谢利到底为什么要接这种演出合同。

作为一个钢琴家,他大可以留在纽约,那里的人们欣赏他的才能,对他更友好,更尊重,而且他在大剧院上面还有一座宽敞、舒适的豪宅,这里有一群佣人悉心照顾他。

但是他偏偏放弃了高薪和安逸的生活,跑到“荒蛮”的南方去。

电影的最后,托尼才知道谢利开启南下巡演之旅,正是想要改变人们的偏见。

这个时候,钢琴家的同伴告诉托尼:

“要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仅靠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

我相信,这部影片国内上映之后,一定会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