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
2018年3月25日
一提起杭州的九溪十八涧,也许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夏日里淙淙溪水所带来的清凉凉的感觉。然而,如果在春季的清明节前后来这里,还可以欣赏到龙井茶树新吐嫩芽以及农人采茶、炒茶的景象,也别有一番风情。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本期自然美育活动,我们九户家庭共12位小朋友(其中5~6岁10名,3~4岁2名)以及爸爸妈妈,一起前往九溪十八涧,去寻找春天的感觉!
活动准备
必备物料:小纸箱/纸袋两个、盖布一块;藕节若干、水果刀
备选物料:松果、贝壳、羽毛等(作为以防现场自然物收集不够丰富时使用),以及创可贴。
活动内容目标
1、收集自然物,制作一个“触觉箱”。锻炼小朋友触觉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不说话行走”游戏,锻炼小朋友听觉能力,以及体会关于“保持专注力”这一状态的意义。
3、用藕节给小蚂蚁搭建和装饰“小屋子”,培养小朋友对自然界小生灵的亲近与关爱。
一切就绪,出发!
我们在九溪烟树碑亭处集合后,便来到需要“踩石头过河”的行程起点。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
首先,跟小朋友强调一下收集自然物的要求:每种物品要收集差不多一模一样的两份。示范:比如几乎一样长短粗细的两段树枝或同一个品种的两支野花(注意不能采集人工种植物比如茶叶)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其次,在走过去的途中,还可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
开始“摸这石头过河”啦!对小朋友们来说,就是天然的闯关游戏!从九溪烟树到龙井村一共有八道关。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在终点处,我们清点了一下收获。除了小朋友收集的树枝、落叶、野草、野花、石头和小松果等以外,询问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最终坚持走到终点的五位小朋友,有点面面相觑,都没有说出有关声音的印象。
那我们就继续,原路返回。但返程中,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叫“不说话走路”。注意,除非是特别紧急的情况,比如受伤了之类,才可以说话寻求帮助哦!在这个静默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继续收集自然物,同时留意听一听各种声音。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大约半小时后——遇到没有走到终点的小朋友,也中途加入“不说话走路”的队伍——一起原路返回到达起点。
第一部分活动总结
总结回顾:走过去和走回来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有小朋友很快就回答出有允许说话和不说话的要求不同。尽管他们各自执行到位的程度不等,但是从反馈情况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小朋友们热切回答:去的时候,光听到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了!而提起回来的时候,有的听到了流水声、有的听到了鸟叫声、有的听到了知了或小虫子的叫声——这些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
所以,给小朋友们一个切身的体验:不说话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发挥耳朵的作用,会听到很多原先意想不到的声音信息!对于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有很强的实用性哦!
第二部分活动开始
把小朋友们收集来的符合“一式两份”要求的自然物(加上我事先准备的一些松果、贝壳、羽毛),分成两两对应的两批,分别放进两个纸袋里。其中一个纸袋口用盖布(比如围巾)盖起来,另一个不用盖。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结对子。
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将手伸进被围巾盖上的纸袋子(注意:不能看另一个敞口的纸袋里的东西)摸到一个物品。尽可能准确、具体地描述该物品整体的感觉,但描述的语言中绝对不能出现这个物品的名称;要努力让你的队友在一分钟之内猜出你摸到的是什么物品,然后两人同时拿出来比对,揭晓答案!队友能猜对的就获得一分。之后两人角色互换,又能猜对的,再得一分。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能获得两分的小组,就胜利了!
第二部分活动总结
“触觉箱”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触觉感知能力,同时我也意外地发现,在描述物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小朋友有一种抓住一件事物与其他事物最主要区别点,“一语中的”地归纳、表达能力!例如,对于石头,第一句描述就是“重重的”这一相对其他自然物最鲜明的特点,而不是椭圆形的、粗糙的之类描述;再如,对于贝壳的描述“一面光滑的一面粗糙的”,一下子就让队友猜中了答案(对比我内心只想到如何描述一只大贝壳粗糙纹理一面的设想,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要到墙角哭一会去。。。)
第三部分活动开始
关于这一部分环节的由来,其实是这样的:我曾打算做一些“厨房里的花艺”,用藕节作为插花的容器是其中的一个内容。但被女儿看到后,她觉得藕节里的孔非常适合做小蚂蚁的隧道和小屋子。于是便诞生了这部分的活动:用藕节给小蚂蚁做小屋子。
正好参加这次活动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也饲养过蚂蚁,并透过玻璃容器观察过蚂蚁在“土层”里挖隧道、做地下宫殿的过程。所以一提起用带孔的藕节给蚂蚁做屋子,都觉得简直太适合不过了!那就开始行动吧!
由于藕比较硬,小朋友在切藕的时候,家长要看护好呦!
小朋友们都爱心满满,不仅给小蚂蚁装饰出一个美美的家,还给他们分享了自己好多的零食!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有的还给小蚂蚁搭了梯子,为了方便它们爬上屋顶吃美食;有的开了窗子,可以透气看风景;有的支起凉棚,给小蚂蚁铺上了野餐垫;有的是把小屋挂在了树上哈哈……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 自然美育第十八期:“触觉箱”和蚂蚁小屋第三部分活动总结
让小朋友说一说,各具特色的蚂蚁小屋的设计理由;给蚂蚁吃到美食提供了哪些便利等等。
延伸内容
《庄子.知北游》有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要用心去体会。”但“用心”二字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最适合他们具体操作的方法,也许就是进行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为首的“五感”能力的实践、体验活动。我想,这些天赋的感官能力恐怕都是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自然规律吧。比如观察幼儿学习音乐、英语的过程,就会发现听觉的敏感度是远远超过未经训练的成年人的。保持对大自然的敏感度:对于色彩、声音、材质、味道乃至情绪的精妙鉴赏力,是将来结合运用基础学科所学的知识,深入进行创造性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另一方面,大自然慷慨地赋予我们丰盛的感官体验机会,而我们人(特别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作为融合在天地运行规律中的一份子,没有理由对自然环境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一草一木皆有情,天真的儿童也对自然界中的小生灵充满着天然的好奇与关爱之心。“感兴趣就能亲近,亲近后就会相爱,相爱后就能守护。”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也许,这就是自然教育作为“全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环节的重要意义吧。
阳光、空气和爱,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无。珍惜每一个舒适少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