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火智慧应当锁定目标

2022-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德方随缘

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要想取暖,只能依靠钻木取  火,所以就衍生出了木生火这一论点。如果木是智慧,那么火  智慧可以迸发出好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光有智慧  就代表目标。  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是不够的,要想成功,必须先设立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问老二相同的问题。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  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父亲仍然摇摇头失望地说:“不对。”  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  对了。”

老大老二都没能找准自己的目标,而老三则一开始就明确  了目标,这让父亲很欣慰。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必  须有明确的目标。不要因为自己有智慧就傲视一切,没有目标  将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因为一经确立了目标之后,就能心无  旁骛,集中精力,排除干扰,运用自己的智慧勇往直前了。  唐太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平时,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  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找到了驴  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  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  .这些闻所未闻的景象  使驴子听得如痴如醉。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  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摇摇头说:“其实,  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  一步也没有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  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  这个狭隘的天地。”


驴和马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它却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意义。  据研究显示,人们中间,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  多数人都是智力相差无几。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  路后,有的建功立业千古留名,有的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  这些智力相近的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  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  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  .10年  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  本总量的5%找不到子,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  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  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  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  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  下去。

结论显而易见: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  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  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  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  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对于没有  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  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