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慎言善言
今日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第一段中提到“善言,无瑕谪”,意思是说善于讲话的人,是不会出现语言瑕疵的。读到这,很自然的想到,善于讲话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出现语言瑕疵呢?
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在生活中,语言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会说话、会表达,人际关系就很和谐;出言让人不悦,人际关系就会比较差。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这么说不对,却还是说出了口,导致别人难堪,自己也难受。所以,慎言善言是今后要修炼的一项必修课。
实际上,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说话的艺术,为了避免语言上失误,曾有“三缄其口”的说法。东周洛阳太庙里有一个金属铸造的人像,嘴巴上有三道封条,人像背后写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三缄其口,就是慎言慎说,要求我们三思而后行。具体到生活中:
首先不要说伤人的话。正所谓恶语伤人,善言暖心。不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周围的同事、朋友,能够走到一起,本身就是缘分,大家能够相处在一起都是有所期待的。一句伤人的话,不但让人期待落空,还会让今后的关系走向寒冷期。
其次,要学会借用古人的名言名句提意见、作反驳。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他人提出意见,或者针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作出反驳,采取古人的名言名句进行反驳,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候别人下意识认为这是古人所说,不是你所讲,纵使辩驳激烈,也不会造成事后关系不融洽。
最后,要注意对话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不同的人,认知不同,经历不同,交流起来,采取的方式也就不同。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平时生活在城市里,说的是普通话,用的是一套交流方式;回到家里,跟自己的父母又是一套交流方式;如果还有农村的朋友,回到农村,就会启动方言交流,不能再用城市里的交流模式了,不然人家就会认为你有点做作,好像是在表现给他们看。因此,针对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以及考虑关系的远近,你的说话方式都需要不一样,所要做到的“慎言善言”的标准也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