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居散文简居心理

《非暴力沟通》共读交流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40人  我本为旭

      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这个美好的周末的晚上和大家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在之前,我并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听了书名之后也觉得这是一本关于教人说话的鸡汤书,但读了不止一遍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真真的好书,所以我才敢把它推荐给大家。非暴力是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出来的爱,非暴力沟通被称为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提醒方式,无论是沟通的时候还是倾听的时候,它都在暗示我们要用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接下来,我将和老师们一起来重温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力量。希望在我说的过程中老师们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可以插言,可以提问,可以发表情。

        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大体的结构。(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这幅图片非常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这本书的最核心的部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和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当然本书还用了一部分的篇幅来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意义。那么正如我之前在群里给大家提出的三个思考问题:

1.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有哪些,该如何运用?

2.在倾听别人讲话时,我们该如何做?

3.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想想非暴力沟通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谈起。

我们首先要来看看什么是暴力沟通,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被异化的沟通方式。

书中为我们列出了四种:

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强人所难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说说这四种沟通方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价值的尺,我们会经常拿出来量一量身边的人,“没素质”“太缺德”“很过分”“人渣”是不是经常随口而出。但是每个人对价值的认同是不一样的。所以道德评判其实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绑架其他人,这样的沟通并非是爱的表达。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的形式。那么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比较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满的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有更高的期望。但实际上比较是无法满足你的心,也无法让你实现更高的期望,比较只会让你过得更惨。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都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的使用“不得不”这样的短语,这样的表达其实我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要识图回避责任。

比如:

我不得不早起做饭。

我必须在这个周五做完。

我不得不收拾房间。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人道德表现,那么当今还有一种人是:己所欲,强加于人。其实就是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都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就要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经常使用的手段。

比如:你要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思考:这里我想让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书中为我们列出的这四种暴力语言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语言。这很关键,因为这会让我们反省自己日常生活中哪些语言会伤害到身边的人。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包括我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这种异化的沟通的方式淡化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蒙蔽了爱,那么就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估计我们如何表达。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一个核心问题——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第三章——第六章)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用四要素进行沟通,这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看看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诚实的表达自己。

第一要素: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出任何评论。它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评论,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那么怎样去区分观察和评论书中给我列出了一个表

大家可以的对照这个表可以明白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

《非暴力沟通》31页

接下来我想说说我读完书之后,我是如何克制自己不去说一些评论的话,改变我们经常性的语言习惯这很困难,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时候旁观者和当事人描述的事情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因为旁观者描述事情没有太多的评论。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事外去观察。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我在说话之前要打腹稿,其实就是话到嘴边先不说,要先想想我这句话更多的是切合实际的观察还是更多的是带着情绪的评论。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原来经常会说“你怎么又没写作业”“怎么又”是评判,会让对方很反感。现在我会这样说“这周你连续三天没有完成作业,我很担心你对学习没有兴趣。”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这样说话有用吗,他根本不会改,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谈话的动机。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爱,而不是命令。

第二个要素:感受

我们很少会听到他人的真正的感受,更多的时候听到的仅仅是想法。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美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向军号声那样单调。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社会文化不鼓励我们完全的表达我们切身的感受。特别是今天我们强调的正能量,各种心灵鸡汤布满屏幕,闯进双眼,我们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表达自己那些被称为负能量的感受。

第二:我们自身缺乏表达感受的词语。比如同样是开心,但是到底是哪一种我们说不清楚。

《非暴力沟通》43页

这里我们要区分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想法?

还是举例来说:

真烦又开会。

这个星期已经开了三次会了,每次开会都要在多加班一小时,我感到很疲惫。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武志红老师在《感谢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里写到: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

但是实际上:那也是真实的自己。

三个要素: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我们的感受。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候,我们会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认为自己真的犯了错。

第二种:指责对方。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事件A,导致了情绪B,因为B,导致了结果C。也就是说,导致C的原因并非是A,而是B,只要调整B,我们就可以改变C。

例句:你没考好,妈妈很不开心。

我们这是在指责孩子,并非是体会自己内心的需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希望孩子努力。

这里同样要说的是社会文化不鼓励我们去表达自己的需要,特别是妇女,她们更多的牺牲自己,为孩子,为丈夫,为家庭,却很少为自己,所以她们委屈,唠叨,抱怨,我们也很少用心的去倾听她们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人成长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大家实在太大。我们发现,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贵。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处于爱,而不是处于恐惧,内疚,或者惭愧。非暴力沟通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我们发现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

第四个要素:请求

说完了非暴力沟通的前三要素之后,我们要来说说最后一个要素,请求。

那么怎样提出请求才能得到他人积极的响应呢。

第一,我们要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对方不要做什么,对方也许还是困惑的,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且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例:请你不要在上课的时候说话。

那么也许这个学生会在上课时候吃零食。

第二,我们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有时候说话更像是自言自语对方很难知道你想要什么,会让对方感到局促不安。

第三,我们要求得到他人的反馈。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是两回事。如果想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我们要对方给予反馈。追问一句“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第四,我们要了解他人的反应。对方的感受,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第五,集体讨论时候提出请求。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我们的会议是在浪费时间。一个会议所有人越是集中思考同一个主题效率越高,否则会议会缓慢,艰难,所以开会时主持人要问问大家是否明白我们为什么开会。

区分请求和命令

听到请求或者命令时候会得到两种反应:服从或反抗。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指责,批评对方,这是命令,同样,如果提出请求的人想利用对方的愧疚来达到目的,依旧是命令。

老师们,至此我们已经把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给大家说完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听懂了。非暴力沟通不是单一运用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而是环环相扣的,每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了解了四要素之后,我们再来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目的——全身心的倾听。

非暴力沟通另一面——全身心的倾听

        倾听他人就是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而全身心的倾听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总是急于给他人建议,安慰,或者是表达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所以为了全身心的倾听他人,我们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非暴力沟通》87页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的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他人的感受,观察,需求和请求后,我们要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用疑问句来给予反馈。

如:我说你不注意个人的仪表,你很不高兴是吗?

但不要这样问:你很不高兴是吗?

上面的问题很具体,下面的问题很直接,并不能体现出我们用心的体会。

反馈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对自己没有吧我饿的时候,我们需要确认。
2.要注意反馈的语气
3.不要让他人误解我们的意图
4.我们要审视我们谈话的动机(我们是在真心地关心他人,还是特意的用“标准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说话。

我们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的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做是应付。

当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时候,我们就无法去倾听他人,这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倾听,或者我们要告诉对方我现在无法倾听。

要学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暂停键。
我们生活中总会和别人发生争吵,有没有可以避免争吵的方法——暂停。可以是一个房间,可以是换个环境,暂缓我们的情绪。

倾听的力量

1.倾听使身心痊愈

2.示弱的能力

3.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4.了解别人为什么说“不”

5.使谈话生动有趣

6.别人为什么沉默

当我们全身心的去倾听他人的时候,爱就流露了出来。

最后,我们来说说非暴力沟通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老师们听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想过非暴力沟通对你来讲有什么意义?我想和老师们说他不是一碗鸡汤,是一个汤匙,他是一个工具,有许多人把他写在手上,做成卡片就是为了不断的提醒自己要有爱。

我认为在书的最后几章(第九章到第十三章)是在描写非暴力沟通的意义。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完美,不再自责,自我宽恕,让我们爱自己。

这里有一个小游戏。

用“选择做”来代替“不得不”。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来赞扬他人。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是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这本书的几个特点:

1.内容的讲解深入浅出。

2.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一个单元的小结和相应的练习题,概括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3.作者善于旁征博引,诗歌名言,丰富了书的内容

4.有许多漂亮的插画,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我非常喜欢一位作家毕淑敏,她非常善于用故事讲心理学。她的每一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难忘。大致内容是,毕淑敏老师上中学的时候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他非常努力的在台下唱歌但是老师确因为他唱歌跑调将他赶出了合唱队,后来又因为毕淑敏身高的原因,老师又把他叫回合唱队,但是这一次老师没有对她说什么,只是用一根手指在他的嘴上放了一下,意思就是表示让他只张嘴不出声。从那儿以后,毕淑敏不愿意在当众面前唱歌或者发言,她回忆起老师那根手指就像符咒一样封印在她的嘴上。

读完这个故事,我特别悔恨,因为我不知道我曾经给多少学生贴过贴样的符咒。暴力的语言就像魔咒封印在学生的心上,学生终其一生去化解这股魔咒的力量,有时候于事无补。读完此书,我虽不能挽回那些已经出口伤人的话语,但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爱的语言去和身边的每个人交流,用全身心去倾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