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后感

2022-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会翻身的咸鱼

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被触动了,正如文章所说,不是所有的书都读进去了,重要的是能发现书中的内容可以触动自己的点才可称作已阅读了书本的内容。

此书开篇就介绍了关于大脑的认知,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正是有了这三种脑才让人们有了各种酸甜苦辣情绪,开心,愤怒,焦虑。而普罗泰格拉曾说过:有思想力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也间接地证明拥有这三种大脑是人类的本性,也突出了趋难避易是人类的天性。遇到困难挫折时一昧选择逃避,鲜少保持耐心,坚持到底。

最触动自己的无异于是关于认识与认知的区别,在阅读此书前我一直以为照搬书上的观点即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殊不知认识和认知是有本质的区别。认识是一个过程,而认知才是结果。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不叫有知识,真真正正的知识是遇到不明局势,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或者导致不良的后果时,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决策和改变现状,这才是属于你的知识。

我们的固有观念是:学术上的知识和体系是确定的,只要模仿学习照搬概念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就行,我们只要模仿学习照搬概念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就行。而这种想法恰恰忽略了他人的认知体系与自身实际需求的差异。并不是所有成功对的方法都适合自己,可以借鉴实践从而来形成自己的认知。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发光点,拿发光点和自己的不足比较,但其实,自己也有优势的地方,是别人没有的。

形成自己的认知需要可以练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错觉——知道了就等于会了,形成了自己的认知。

比如最初看到这本书时关于大脑的认知,你知道了大脑的原理,但过两天转头就忘,这是属于你自己的认知吗?看到身边的人阅读书本变得越来越优秀,于是也雄心壮志地下单,收到书的时候感觉更兴奋,最初认知觉得“一天不看手机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再过两天后便按捺不住,把书丢在角落里堆积灰尘,没有刻意练习,再美好的认知也影响不到自己。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当一个人开始反思,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不仅会向内寻找力量,也会向外寻找力量,这正是个人认知能力提升的表现。周岭写到:“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是的,每个人的认知体系都是不同的,高手们也大都是根据自己关注的点来收集那些最触动自己的信息,然后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体系。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认知体系,将一些零散的,独特的知识,概念整合成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尼采说:“如果一个人想清楚什么对自己很重要,那他能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所谓认知觉醒,就是想清楚什么事情对自己很重要,然后去坚持和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