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国学与传统文化虎说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虎说《道德经》之五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18人  文艺IT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虎说《道德经》之五

第五章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虎说《道德经》之五

虎式译文:

天地没有情感,视万物如同草芥。圣人也不会有怜悯之心的,把普天大众当成草芥。天地之间,犹如一个巨大的风箱:看着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干涉,但是却有用之不竭的力量,你越鼓动,他力量越大。

见识广了,自以为高明智慧,就会多做干预,反而劳民伤财破坏既有的规律,不如虚静无为。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虎说《道德经》之五

天地不仁,连圣人都不仁。儒家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把仁排在第一位。我家里有一位长辈,大名就叫“仁义”。可是,老子对儒家所谓的仁在这里做出了批判。道家里面的圣人、天地,都是不仁不义的。仁义在老子的眼里,是远远排在道德之后的,他认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假仁义。

什么是仁呢?不作恶。

地铁上要饭的,尤其是那些身强力壮的,你要不要给钱,要不要对他们仁慈一点?如果你这次给了,你会发现下次又出现第二个,甚至同一个人再次向你讨要,甚至你会发现地铁上这类人会越来越多。一次中午,在帝都地铁二号线上,10分钟内,竟然看到四波乞讨的年轻人大摇大摆从人群中穿行而过。

给钱的或许都没想到自己其实是假仁义,是你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风气,不但如此,还让原本拥堵的公共交通更加混论不堪。因此,真正的仁是不助长那些不良风气,即不作恶。

什么是仁呢?不干预。

去年8月份公司新来的小马,一次公司团建聚会的时候,我得知他家里很困难,父亲常年卧病在床,而且还在供年幼的妹妹上学。9月份,一个朋友要做一个微信平台开发,我想到了他,想把单子给小马做,但是又有点担心,因为还没过实习期。犹豫了几秒,还是让主管经理把他喊到我办公室来,偷偷把单子给了他。

没过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朋友打来的,说是肯定不能与我们合作了,虽然是多年兄弟,问原因,人家直接给我一句:你们公司太不专业了。我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是的,我的错。

把你那点可怜的恻隐之心收起来吧,去尊重事物既有的发展流程和运转规律吧,不要轻易去干预系统的运转,否则极有可能因小失大。

“天地和圣人”,对任何一个系统内事件的干预,对任何一个个体的仁慈,有可能就是对另外一个个体的作恶和伤害,尤其是对存在竞争关系的个体或者种群来讲。如果你是上帝,看到非洲草原上一只雄师快要追上一只野牛,这时候如果你仁慈一下,让野牛突然消失,有可能饿死的就是狮子。

不作恶,不干预。

系统之外的“圣人和天地”,是高高在上的,超然事外的,没有立场,也不站队。没有爱,也没有恨,他们制定规则,尊重规则,却从不干预规则,因为他们知道,不干预,才能不作恶。

有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那颗恻隐之心偷偷拿出来看,经过长年的修炼才把他深深埋藏在大海深处。天地不仁,也让我看到了冷漠背后的温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虎说《道德经》之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