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枫桥夜泊》之三
不过古代考中进士,只是具备了当大官的资格,并不代表马上就能当官。
考中了进士之后,在当官之前,还要通过“铨选”。这个“铨选”就是针对所有具备做官资格的人的一种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真正进入公务员编制。
当时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六品以下大部分文官官职由吏部“铨选”,武职则由兵部“铨选”。
事关《枫桥夜泊》之三我们的张继同学虽然顺利通过了进士考试,可不太走运的是,没通过“铨选”。在长安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张同学只能暂时落寞返乡了。
在张继同学中进士之后的第二年,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当时唐玄宗手下两位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事关《枫桥夜泊》之三这场战争持续了差不多八年,双方参战兵力共有五六十万。战争最后是李唐王朝获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盛世李唐由此走向衰败。
这场“安史之乱”对我们张继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躲避战乱,诗人从北方来到了南方,途经了寒山寺,羁旅之愁化成了这篇千古绝唱《枫桥夜泊》。终于闲扯了半天,我们聊到了《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且慢,在真正讲解全诗二十八字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八卦要聊——
关于张继的写作水平,在比较权威的唐诗“兵器谱”“排行榜 ”——《唐诗品汇》中,张继的七言绝句被列为“接武”。关于“接武”这一品级,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讲到,现在我们也八卦一下《唐诗品汇》。
事关《枫桥夜泊》之三《唐诗品汇》这本书是出自元末明初的“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高棅的手笔。高棅生于公元1350年,卒于公元1423年,活了73岁,福建人。
他出生时,做庄的皇帝是元惠宗。
朱元璋四十岁建立明朝时,他正好十八岁。那年明成祖朱棣八岁,比高才子小了十岁。
建文帝元年,他四十九岁。
朱棣做皇帝时,他五十二岁。
事关《枫桥夜泊》之三然后他也参与了《永乐大典》的修撰,而且是以布衣的身份直升“翰林待诏”。“翰林待诏”这个官职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对的,没错。这个职位上知名度最高,最牛气熏天的就是我们的“青莲居士”李太白同学。参与《永乐大典》编撰的高翰林,在仕途上,应该比他的唐朝前辈李翰林要得宠得多。李翰林做官不久,被老板中止合同,多发了数月工资,“赐金还乡”。高翰林修好《大典》之后,区别于其他被遣散的编撰临时工,论功擢升“翰林院典籍”,成为由合同工进入编制的少数幸运儿之一。比起他的领导,《永乐大典》的主编,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而言,他的结局也完美了许多。
明成祖朱棣去世的前一年,高棅先走了一步。高棅人称”诗书画”三绝,书法尤崇米芾。注意了啊,他书法佩服谁啊,就是《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的后世同乡,米芾米襄阳。你们看,兜兜转转,又找到关联了,对吧。
高棅不仅“诗书画”三绝,他在文艺理论文学评论上的成就,也毫不夸张得高人一等。为他这个成绩背书的,就是他的名作《唐诗品汇》。
唐代结束至今的一千多年里,有过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地学唐诗品唐诗论唐诗。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以下这几种:
1.宋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2. 金 元好问《唐诗鼓吹》;
3. 明 李攀龙《唐诗选》;
4.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
这些著作虽然傲立文林各有千秋,然而说到诗作选择的广泛、体系建立的完整、理论阐述的精妙等方面,《唐诗品汇》可以算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当中的“中神通”。
事关《枫桥夜泊》之三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