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她哭你不难受吗?我为什么要难受?
这算是我观察了好一段时间的一个小总结吧,哈哈,以上对话发生在我和婆婆之间,小冉在客厅哭闹的声音我也听到了,我在卧室书桌前看自己的东西坐着没动,前提是我知道小冉是在“正常哭闹”,因为跟姐姐争抢玩具落败,奶奶只想让她快点结束哭闹乖乖吃饭,于是抱了她来到我房间门口让我哄,我没回头 没动,奶奶就问“你听着她哭不难受吗?”…我是真的没觉得有什么好难受的啊,小冉被烫到哭的那一次我就有撕心裂肺之感,恨不得替她痛。
奶奶看我没反应,就抱着小冉到了小七房间,小七一分钟搞定场面,用看电脑动画片的诱惑瞬间就转移了小冉注意力。
问题解决了。至少奶奶是这么认为的。孩子乖乖坐那里盯着屏幕画面,不哭了,能张嘴被喂饭。只要她不哭,一切太平无事。
《小猪佩奇》的声音隐隐约约传到耳朵里,我开始思索奶奶的话。为什么她听不得一点孩子哭?
我只能回顾我自己的路,曾经我也是那个听到孩子哭就忍不住烦乱甚至爆怒的大人,即使现在如果状态不够时赶上孩子闹脾气我也还会有心里的火冒出来,不过现在一般都能即时觉察到马上调整过来,也确实很少发生,而且还有两个小警察在,我要是对其中一个发脾气马上就会被另一个指正批评提醒呵止,别说,真的蛮管用,所以我现在已经可以很坦然地戴上一顶“温柔妈妈”的桂冠了。
回想刚才那一个画面片段:
奶奶抱着哭闹着的小冉站在门口,奶奶在抱怨着我为什么不去“管管”,我刚好看到一篇教人如何和身体链接的文章,思路正在跟着文章指引专注在脚趾 脚背一路向上,奶奶抱着小冉到姐姐房间,姐姐一分钟解决纠纷恢复安静,很快我的注意力从头顶离开,已经听到奶奶的笑声~这奶奶的情绪变化能力也是可以哦,跟孩子们有一拼。
什么意思呢?
也许这就是核心原因所在。
我没觉得孩子哭有什么问题不焦急不暴躁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关注点在自己身上,我正在享受那份连接,跟自己在一起的我正处于平静之中,处于稳定而完整的状态。哭声只是一种声音,跟其他的声音没有本质不同,听见就是听见而已,对我的稳定和完整不造成破坏。
而那个时刻的奶奶(以及无数个曾经的我)注意力处于涣散之中,所谓注意力涣散就是对自己的状态毫无意识,对自己的存在毫无依凭,听到一个声音就要对这个声音做出反应,要努力地去控制,才不会觉得“自己是没有用处的”,对很小的力量,例如婴儿,可能是有用的,往往也只能对比自己弱小得多的力量去施加控制,这样的结果会印证她们所想要的结果:“看,我是强大的”。
而我们都知道,婴儿终将是会长大的。
要想听得孩子的哭声而不被带情绪,除了大人自己要有稳定的内在以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也是当年在小步家长大学里95门功课学下来所得到的最重要的收获——正确的儿童观。
作为父母,我们根本就不拥有孩子的“所有权”和“主导权”,孩子有自己的意愿,也会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世界,这是每个人独有的路,父母所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内心的目的地,观察和组织资源协助,然后以“导游”身份送他们一程。
孩子需要自己去经历风雨才能长大,导游父母提供的最好帮助是祝福,祝福他们从苦难中得到学习,而不是一味想要一劳永逸的给孩子提供永远稳定快乐的生活。
屏蔽所有不快乐,就像导游刻意隐瞒某个旅游之地的本质,而仅仅以颂歌的方式有意让你曲解人生。
生命只有一个本能,就是于丰富的体验中认出自己,活出自己,那因自由而展开的命运也是一种回归,让生命拥有完整的表达,这样的允许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