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每周500字读书

小道理才最接地气 ——读《小道理:分寸之间》有感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431人  素锦之年

大道理人人都会讲,可真正能让人落到实处的却是小道理。

做人要诚实,上课要认真,过马路一定不要乱闯红灯,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这些我们在幼儿园里学过的小道理,才是几十年后,我们依然能说得出来的。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苏米说:“我从小听过无数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在我们一生中,不需要那么多的大道理,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些小道理,因为小道理才最接地气,都是从实际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打开冯仑的《小道理:分寸之间》,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质朴而又纯真的小道理,在生动而又妙趣横生的文字里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之课。

冯仑的个人简介

冯仑,万通集团主席、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曾先后获得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公共政策硕士学位。自1984年起,先后任中央党校讲师、国家体改委体改所研究室副主任、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于1991年创办万通并担任董事长至今。

从360上搜到的冯仑的资料已经是熠熠生辉了,他的朋友都是王石、马云等人。除了在商业界取得的成功,他在写作方面也是佳作不断,先后出版过以下书籍:《理想丰满》、《风马牛》、《野蛮生长》、《中国国情报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决胜未来的力量—东方名家》、《企业领导常犯的10大错误》、《决胜未来的力量—东方名家》、《企业领导常犯的10大错误》、《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以及现在要说的这本《小道理:分寸之间》。

作为一个在世人眼中成功的人士来说,他有资格洒下了一大堆人生道理给后来的追随者,不过他却用接近于口语化的文字写书,让原本枯涩难懂的经济学变得通俗易懂,让充斥着鸡汤的成功学变得接地气。

一、理想篇

“理想就是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很直接有趣的文字,一下子就把理想从神坛拉下来了。以前说理想,老是离不开“高、大、空”,要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终生,要为人民服务,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现在发现在作者的笔下,理想原来可以如此接地气。

“理想犹如墙上的美人,现实则是坑上的媳妇;把理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是得让墙上的美人下到炕上,最后生出儿子,而且这儿子还得聪明伶俐、活蹦乱跳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去年很火的“人鱼夫妇”钟丽缇和比她年轻12岁的老公张伦硕,钟一直是张小时候的偶像,当他们有机会在一档明星真人秀中成为搭档,几个月的相处下来,日久生情,他们终于从节目组安排的一对变成了生活中的一对。

“追求理想,顺便赚钱”,在作者的笔下,他认为心中有理想,眼界开阔,处理事情就简单,要是眼里只有钱,反而会被琐事所缠绕,最后可能理想也丢了,钱也没赚着。当然钱也很重要,必竟任何理想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持的,不然人就饿死在寻找理想的路上了。以前一说到追求理想的人群,第一反应就是那些放弃了家里稳定的工作,离开了生活二几十年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北上广深,蜗居在地下室,满身疲惫但却脸上闪着希望之光。实际上,每天忙碌的生活早就让人忘了来一座城市的初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理想就像是一座海上的明灯,指引着方向,让人不致于迷失在大城市的钢铁森林里。

二、为人篇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性格是金牌,理想是王牌”:学历是看得见的证书,它是铜牌;能力比学历重要,是银牌;性格是不是善于跟人表达和沟通,能影响人成功,是金牌;理想是价值观,是王牌,是方向,方向不对,再有把握也达不到目的地。

学历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应届人去求职的时候,985、211的学生明显要比普通的一本二本学生受欢迎。当进入一个公司工作两年后,学历的重要性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能力的重要性就突出来了。如果能力不达标,还老叫嚣着是某某大学毕业的,周围的人就会越来越敌对了。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越久,越会发现在公司里最受欢迎的都是那些谦逊的人,他们待人真诚而又不失礼节,让人在冷漠的职场感受到如师长般的温暖。“理想还是有要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话,让大多数人不把理想当作奢侈品了,而是生活必需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努力在生活的城市有房有车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就是一个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理想了。

“死缠烂打,人生不留遗憾”:人不可能变成神,但要努力成为神隔壁的人。想干点有出息的事儿,必须要跟靠谱的人在一起才行。和伟大的人在一起,感受伟大的人的熏陶,非常受用。

整本书看下来,不难发现冯仑的朋友圈的人都是如王石,马云等商界大佬。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让人很回味无穷的话:“永远都不要跟不如你的人交朋友,因为跟那些人在一起,你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已过得不错,而停止了向上的动力。”朋友的话不免有一些偏激,但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交友的重要性。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你是怎样的人你才会拥有怎么样的圈子。

三、关系成本篇

“追求爱情,顺便结婚”:我欣赏琼瑶阿姨对爱情的这种宗教般的狂热,我们做事情也应该像这样,把事情当信仰,很享受它,即使中间有曲折,也不放弃,最后靠这事儿养活自已,贩卖这个事儿。

前段时间,琼瑶阿姨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年近八旬的她依然还拥有着一颗少女心。她不能接受她的丈夫平鑫涛不能在说话的事实了,她希望他能够接受安乐死,用一种比较有尊严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琼瑶阿姨的爱情观已经是深入骨髓了,在她的世界里,人一辈子就是为爱而生的。

现代人结婚越来越迟,一是因为工作忙,更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讲究价值观。相爱容易,长达几十年的相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即将面临婚姻的男女,却在房屋装修问题上,或者蜜月旅行中分道扬镳。爱情剧里男主角专情霸道还多金,一天到晚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只要负责谈情说爱。而现实生活中,男生工作累成狗,回家就想一个人静静的宅着,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想说。韩剧里的女主,小鸟依人,温柔善解人意,遇到困难只需要哭得梨花带雨,立马就会有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解救她出危难。而现实生活中,女生修得了灯管,扛得起电脑,遇到了蟑螂,也不是尖叫着满屋跑,而是直接拿起脚下的拖鞋猛地扑向它。生活把现代人磨练得越来越坚强,爱情几乎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父辈的人经常没有经历爱情,也能在一起搭伙过一辈子。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现代人,已经不愿意在情感的世界里过份的委屈自已。一个人过得好,两个人在一起要过得更好,这样的婚姻才是有价值也有意义的婚姻。好的婚姻最好还是能由一场美丽的爱情开始。

“朋友之间就该人走茶凉”:10、30、60,是交朋友的极限,10以内的人包含父母、亲朋,可以借钱,人走了,茶还是热的;30以内的人,是挺亲密的朋友,人走了,茶是温的;60以内的人,不常联系,但提到一下就能想到,这些人走了,茶必须凉,不然大家都累。

“人走茶凉”的原话出自《明代嫖经》与《青楼韵语》,原句是:来的都是客,全凭钱一囊,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意指娼妓与嫖客都是假情假意,世利有加,不会对恩客付出真心。人走茶凉,这句话单从字意上说,就是倒了一杯招待客人的热茶,客人走了,没有喝的这杯热茶时间久了也自然的凉了。寓意为当你离开原来地方,你在那个地方的关系也就随即淡化了。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人走茶凉”出自京剧《沙家浜》:“时过沧桑,人走茶凉,望月思乡已是昨日过往;物是人非,唯有泪千行”,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现在表示世态炎凉,当权的人离开岗位以后,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就忽视他了。

而在作者的笔下对“人走茶凉”却有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朋友之间就该人走茶凉。我们一辈子大概要遇到两千万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工作、读书或者某些特定机缘而相识的,这些人都曾经陪伴我们走过生命当中或长或短的一段旅程,但最终能陪我们走到最后的永远都是小范围内的10个人。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放在过去或者曾经的朋友身上,旧的朋友离开了,就一定会有新的朋友走进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朋友也跟生命一样存在着新陈代谢,当我们挥别旧的朋友,迎来新的朋友,生活自然也给我们重新展开了另外一段友谊。

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别看我的电话号码本上有3000多人的联系方式,常用的也就是百十来个电话,剩下的是时不时看一看都想不起来的人。前两年OPPO很火的手机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可是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发现,通话两小时的手机是有了,却找不到愿意听你说上两个小时的电话那头的人了。手机通讯里的人是越来越多,却越来越难找到那个愿意陪你说话的人了;朋友圈的人发得越来越多的不在是生活动态,更多的是广告刷屏。越长大越孤独,小孩子的友谊来得很快,而成人之间的友谊却很难开始。所以有生之年,得一知已足矣!

四、折腾房子篇

“5岁娶媳妇不是机遇,15岁生孩子不一定会当爹“:5岁娶媳妇不是机遇,因为还没有能力,能力跟机遇要匹配才能成事。美女从窗前过就瞎激动,但带回家去没法使。15岁生孩子不一定会当爹,生孩子只需要一分钟的冲动,组织家庭、承担责任却需要更多能力。

冯仑是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开发商,对于房子的事,他似乎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在书中指出:年轻人买不起房,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其他地方,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那么明显,只有在中国,这才成为一个问题。听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美国老太太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交了首付,然后一直供房,到她老的时候终于把房贷还清了。中国老太太则一直存钱,想要一次性购买房子,她不停的存钱,但是房价却在不停的上涨,到她老的时候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当她拿到钥匙的时候,她却幸福的合上了眼睛。当年这个故事,是告诉年轻人要学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就交首付供房,这样,你一辈子住在自已供的房子里面,等你老了,房子也供完了,而且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现在一线城市供一套房,需要掏空全家上上下下几代人的积蓄,供房也需要小两口接近一半的收入。为了房子,不敢失业,不敢旅游,节约每一分能省下的钱。中国人给房子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没有房子就不能生孩子。当年很火的电视剧《蚋居》就是真实的反应了小市民在大城市买房的艰难性。

五、创业底线篇

“人生不能轻言创业“:人生可以以宗教的形式表达:入世的时候相信儒教,拿得起,天下都扛得起,找事干,多事;中年之后开始相信佛教 ,放得下,苦难太多,委屈太多,麻烦太多,没有出路,于是只好放下;老年以后,开始相信道教 ,放逐山林,追逐自我,完善自身,叫修身。拿得起,放得下,最后追求真我,人生就完善了。

我们这个年代创业越来越容易了,开个实体店可以说是创业,本钱不够,在淘宝上开个小店也叫创业。创业的门槛低到只要你有想法有行动便可以开始。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气派规模,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机动灵活。用邓小平当年的话来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台湾的”牛爸爸牛肉面“的例子,这是一家位于忠孝东路的牛肉面店,店里卖得最贵的牛肉面大概是10000新台币一碗,相当于2000多元人民币,相当于324美金一碗。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为了这碗天价牛肉面而来。主厨花了15年的时间来改进牛肉面的配方,其中包括刚好120克面条、5块4英寸见方的牛肉和一块牛筋,另外还包括一碗汤。据说他家的牛肉来自四个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巴西提供的是牛筋)。另外小店还提供一种价格比较亲民的牛肉面,大概200新台币一碗。不少客人慕名而来,点了一份普通的牛肉面,再点一份昂贵价格的牛肉面,就是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作者在之前的章节里曾经提起过,对于刚开始创业者,他并不鼓励创业者去读成功学,因为满大街都是成功学,但是破产的公司还是那么多。他建议创业者多看故事,看能够展现人性背后东西的故事。“牛爸爸牛肉面“这个故事,我从中学到的是:创业的项目不一定要多么的高大尚,哪怕只是做牛肉面,也一定要把它做出自已的特色。

六、全球效率篇

“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有一个很出名的词,可以用来理解”沟通“,这个词就是”泡“,泡吧,泡妞,好兄弟泡在一起,等等。”泡“这个字的偏旁是三点水,在我看来,这三滴水分别是时间、金钱和感情,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信息分享、情感交流、面子互赠,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

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叫“酒桌文化“,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很多在办公桌前谈不下来的合同,一来到酒桌上,之前并不熟络的人立马变得熟悉起来,都成了刎颈之交了。听过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的一次演讲,他当年为了创办培训学校,到处陪人喝酒。有一次他在回去的路上,被人抢钱,抢劫犯怕他反抗,还给他注摄了很大的麻醉药。当他送去医院抢救的时候,他还能跟医生聊天。后来从医生的嘴里知道那天的麻药剂量都可以麻醉一头动物园里狮子或者老虎了,他才意识到是当年在酒桌上陪酒救了他,因为他体内抗麻醉的能力已经比一般正常人强太多了。这个故事可以当笑话听,同时也反应出一个创业者创业前期的种种艰难。成功的人在没有成功之前也跟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太多区别,也一样要在无奈的现实社会面前低头,委曲求全。

作者喜欢的是中国的方式,心里暖和,有温度,做事我喜欢用美国的方式。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历来讲究说话言简意赅,所以我们现代人读古文经常觉得晦涩难懂,不能光看字面意思,一点要联系上下文才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美国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说话不绕弯子。笔者曾经在一家美国人开的公司工作过几年,上班的时候,美国来的设计师一是一二是二,一点细节都不含糊,但是一下班,他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一起K歌。

七、公司力量篇

“好公司应当自已一句话说清楚,别人一眼看得懂”:公司都是这样,好看的是脸,摸着舒服的是胸脯,不能掏的是裤裆。

怎样辨别一个好公司?

其一,好公司应当自已一句话说得清楚,别人一眼看得懂。

其二,一定要看得见终端产品的连续销售。

其三,要看公司老板或经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

在消费者的眼中,伊利、蒙牛是做奶制品的,联想是做电脑的,格力是做空调的,万科是专业做住宅型房地产的,汇源是做果汁的,王老吉是做凉茶的……国外的品牌,像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都是一眼就能让消费者看懂它是干什么的。

前几年很多公司跨行,既做房地产,又做文化产业,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什么都尝试一下,什么都不求做到专业。到最后,因为涉及的产业做得太多,现金流紧张,都不得不潦草收场,甚至关门大吉。作者在书中指出:现金是公司的血液,而经营性现金流是唯一属于自已公司的健康的血液。好的公司必须坚持始终以提供优质的产品作为自已的宗旨,在这个口杯胜过奖杯的年代,只有生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产品才是衡量公司长久发展的标准。

八、在商言商篇

“好的企业就像一座庙,看谁能成为大和尚“:管理最好的企业就像一座庙,企业家要做庙里的大和尚,职业经理人是小和尚。大和尚负责建庙,小和尚负责念经,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能够管得好员工,留得住客户。

作者指出:一个好的企业给客人的永远是1%的使用价值和99%的希望。把公司比作寺庙,生意兴隆的公司如同一座运转正常、香火旺盛的寺庙,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大和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就是一个好的小和尚。那些到寺庙里为家人烧香祈福的人就是客人。庙里敲木鱼的小和尚每天在香客面前念经,把希望传达给香客,到了晚上再把香客投入功德箱的钱拿走,这相当于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小和尚后面的大和尚就是企业家,庙里的大和尚一般平常的香客是见不到的,除非是比较有身份的施主来了,他才露一下面。那些到庙里祈福的香客,每个人都是带着虔诚的心过来,即使一次求的签没实现,他们也会无怨无悔,下次还会继续来求希望。

作者例举了他去香港有幸和李嘉诚先生一起吃饭的一个故事。李先生接近八十岁了,却一点没有富人的架子。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李先生早已在门口等候,而且还给每位递发名片。发完名片后,然后又让来宾每个人抽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就是吃饭和照相的顺序号,只是为了让大家都舒服。吃饭的时候,一共四桌,李先生每个桌子上逗留的时间均为15分钟,一个小时平均分配给了四桌的朋友。临走的时候,他一定要与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连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上才走……作者在书中指出:李先生是从建立自我,同时要追求无我的状态。

近年来,我们发现儒商越来越多,相比改革开放那几年,遍地开花的暴发户,现在的富人结构都慢慢地转向“知本型“人才了。

九、钱的是非篇

“被逼捐钱等于被人强奸“:企业家做慈善或做公益,受益最大的是自已,能改变自已的生活状态和与世界的对话方式。但企业家捐钱必须是出于自愿,被逼捐钱等于被人强奸。

网上仇富的言论很多,作者在书中例举了马云的例子。2015年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一出,不少网友在马云的微博下评论,要求马云捐款,更有甚者,要求马云捐出一亿元,如果马云不捐,就说他是奸商,是十恶不赦。这不是典型的道德绑架吗?现在这个年代,只要有手有脚,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了。如果在努力一点,小康也是指日可待。现在一些人有着某种“我穷我光荣“的感觉。老家有个邻居,父亲那一辈开始就不好好做事,人家都住楼房了,他们家还住在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土坯房里。好不容易儿子辈有个出息的,收到了大家录取通知书,有个亲戚好心给了他们家几千块作为他儿子的学费。他居然还埋怨人家,不多给点钱,让他也跟着儿子一起去省城看看。

娃哈哈的宗庆后强调:“企业家最主要的职责是好好经营企业,只要你努力经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赚钱后大量缴税,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上的接济终有用完的时候,只有训练他们有劳动观念,提供就业岗位,才能使人安居乐业。

总结:把大道理留给自已,把小道理留给别人

用作者在书中的原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大道理是少数人做,而多数人说的道理,如高瞻远瞩、任劳任怨、自强不息,敢于负责任等,整个过程比较痛苦,要留给自已;小道理是所有人都做,但是不说的道理,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事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