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上班这点事儿今日看点

兴趣,才是学习力的动力啊

2017-02-19  本文已影响222人  34874ba23425

某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是刚看完《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于书中的一句话:

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不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有个小伙伴问我:选择职业以兴趣来考量到底好不好,如果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而产生厌恶岂不是很悲催?

如果把职业和爱好分开,职业再辛苦也好好干,而爱好永远保持兴趣,这样不是更好?

我本想回答他:理想状态下的境况当然是美好的,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得选的。

想坚持以兴趣作职业,可那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资本。以及这是需要一些际遇和幸运成分。

可当你把两者分开,职业再辛苦也好好干,但兴趣无形中却搁浅了。或者你根本找不到职业的兴趣可言,最终心累无比。

从大范畴来讲,很多人终其这一生可能很晚甚至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兴趣的点,而只是年复一年陷在并不热爱的职业中,这些都是绝大多数的现实。

可我终究不忍。于是回复了一句:把兴趣当成职业都会痛苦,何况把不感兴趣的当成职业。

我从不敢轻易回答,当你作出一份选择,终有一天会不会后悔这类的命题。

就像你问我,把兴趣当成职业,有一天会不会生厌?或者,你现在选择了这个人,有一天不爱了怎么办?

以前我是个很追随人生要有统筹计划的人。比如在职场上要有职业规划,在人生这个生命长河上,要有每个阶段的人生规划之类种种。

可是,现在我却无比害怕这种设想。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风云千樯。你不会知道你这一年立下的五年之约,可能到第二年就进行不下去了。

❀❀❀

前不久跟一位同事聚会,他去年创业了一年,再见面已经能从谈吐中感觉到他和一年之前的太多不同。

他跟我说:我现在最不爱跟人谈事业规划。我只能说我这一年打算做哪些事,两年之内的还可以畅想,但再远的,我看不到。

“这个世界并不由我掌控,我只能说我会保持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深耕,今年比去年掌握得更多一点,这对于我来讲就是收获。”

我说,当然。当你沉入一件事,专注钻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产生。感兴趣的同类人会找上你,一些机会也会找上你,你会额外得到很多主观努力和预想之内的很多东西,这我们得承认。

可是,我后来又想,这些话对于某些行业和某些群体可能是不适用的。

就像昨天,和高新区的一个前辈聊天。他颇有些自豪地告诉我: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可有十几年了。跟创业公司不同,我们有极高的稳定性。

我说,如果我是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听到有人跟我说,这是一个有十几年历史的公司。我下意识一定会惊叹:哇!好厉害,如果能进去多好。

可是现在,我并不会有太高期待。

一个发展了十几年的公司,它存在的问题一定不比新创公司少,它会面临转型问题,会面临很难融入日新月异的大环境,市场份额占比难以有突破,内部组织架构臃肿拖沓等问题。

具体到某些员工,会出现个人发展的瓶颈,对于他们来说,可怕的不是看不到机会往上升,而是一眼就能看到3年5年自己的模样,离开觉得不忍,混着又觉得憋屈。脸上风光,内心难捱,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当他问我,你一定是了解自己的,如果让你选,你选什么样公司?还有你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怎么样?

我想了想,回答他:我选产品,如果产品是我感兴趣的,那大概就对了。因为兴趣,才是一切学习力的驱动力啊。

我继续说,无论你选择哪一份工作,一定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一份工作是会完全符合你的预想,所以一定就会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和攻克。

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产品的熟悉、对市场的开疆拓土,当你有兴趣,你才会积极,才会花精力去钻研掌握,才不会时时刻刻担心上级的不满,而不是自己对专业领域的生疏。

所以,并不存在“我选一份不感兴趣的职业,然后再辛苦也好好干”的假设。

当你不感兴趣,痛苦是加倍的,你连干好都很难做到,何来好好干?

❀❀❀

这几天看完《我在雨中等你》这本书,书中有句话我很认同,它说:

任何精英阶层的成功,不自私是达不到的,要达到目标就必须妥协,因为我们无法达成所有的目标,所以必须筛选,排出欲望的顺序。

我提炼出这句话的几个关键词:要自私,要妥协,要筛选,要摘出欲望的首选。

所以,我也试着这样去理解,当你在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工作中两难,怎么办呢?

首先,要排除掉周围人对你选择一份工作的看法,而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你喜欢什么,觉得做什么就会厌恶想死,那一定不要选。你只对自己负责,旁人就算再亲近,也不能干扰你的选择。

而如果你选择了,即便感受上对不起家人,也能够坚持。这是自私,但却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第二,学会妥协。妥协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兴趣还没有让你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就是说你只是空有兴趣,但不擅长,那么就应该学会折中之选。

要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得先生存下去,再谈兴趣的培养啊。

薛之谦说自己之前一直没红,为了音乐梦想,去开餐厅,样样亲力亲为,没别的原因,就是“我得吃饭啊。”

他身边的人说他做生意好抠,几块钱都要计较。可是对于音乐上的投入却有多少就付出多少,毫无二话。

“因为音乐是我唯一热爱的东西啊”。

连他在微博写了多年的段子,其实也是在走一条“曲线救国”的路,终点都是指向音乐。

所以,妥协是另一种到达。不管你去磨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再让那份职业的所得来供养兴趣跟梦想,还是你有幸找到一份跟兴趣有关的工作,从头做起,一点点积累,不去计较得失。

哪一种都好,当你没得选,没有资本,就得学会暂时放下,然后再坚定前行。

第三,不要被很多选择冲昏头脑,要时刻为自己留一片安静空间,再问自己几遍: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人生很长,一定有很多诱惑。职业的选择更是这样。连面试中的两家公司,可能都很难让你做出选择,是去高薪的,还是稳定的?是感兴趣的陌生领域,还是不感兴趣的熟悉领域?

我接触过很多HR,他们一般都会问面试者: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其实,你一般不要往计划上去思考,就像前同事说的,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职业规划听起来本身就很魔幻现实。你只要想,你最想实现的是什么就好。

其实筛选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并不难,只要你能坚定,而且勇敢面对就好。

最后,排出欲望的顺序。这一点一定不难吧。野心不要太大,你要知道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就那么一点,你的一天是如何过的,一年就是如何过的。

所以不要奢望样样都好,样样都想达成。就像多年之前,我同时起头写三部小说。有编辑跟我建议,说你这样不行,最后一定会很累,可能没有一部能完成呢。

我那时不信,后来果然应验,三部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尾。

因为想要的太多了。又被太多的欲望干扰。所以,任何想要的都做不好。

一个人的精力花在哪里,时间是会说话的。永远别担心,看不到坚持做某一件事的未来。

❀❀❀

所以,我今天聊兴趣,其实也不止聊兴趣。

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选择哪一座城市,选择一份怎样的事业,选择一个怎样的爱人,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茨威格在写给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记中,有句话我一直深受震动: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感慨的是她早年的奢靡生活。她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就喜欢享受生活。”一生顺遂的她,没有想到20岁年后会被送上断头台。

这句话我现在常常拿来警醒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得到什么。

生活中一切的得到,都需要付出努力跟代价。就算你能轻易得取得一些生活的馈赠,但最终也要付出代价。区别在于看得见,或看不见,仅此而已。

所以,我不会回答你要不要把兴趣当职业,要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安稳的还是富具挑战的。

谁都无法给你答案,唯有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心有侥幸,是不是感兴趣,以及足不足够拥有那份承受的底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