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素养
文/蛮子
01
乘高铁从省城回返,奔波了半日的我又累又困,懒散地眯着眼睛,似睡非睡。车厢里的旅客有的看手机,有的看书,有的像我一样闭目养神。
列车停靠的第二站,上来一个年轻人。从上车开始就大声地打着电话,好像是谈什么合同,一直讲了半个多小时。
车厢里的安静祥和被他这一番高声大叫彻底打破,大家纷纷侧目怒视。怎么这么没修养?!我心里略微有些不快。
回来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朋友颇有同感:他前阵子跟一个客户谈合作,约定的是十一点接人家,结果在楼下等到一点多,客户才慢腾腾下来。中间也没有一个电话,一句抱歉。朋友说他从那一刻起,他就确定不会跟这个客户再有任何合作,因为从他的不守时能看出他的个人修养。
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决定着别人对他的认知和判断。
02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过相同境遇: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高谈阔论开怀大笑;庄严肃穆的神圣殿堂里袒胸露臂无拘无束;饭桌宴席间手舞足蹈、唾沫飞溅;不负责任骑车带着孩子闯红灯;从高楼、车窗随手抛物、扔垃圾……
当我们制止或者纠正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反驳:这是我的自由。但正是这种只考虑自己自由的行为,往往给别人带来不便,甚至酿成灾难。
最近频发的高铁霸座事件,就让人颇感无奈。
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霸座男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高铁霸座女”、“火车霸座大娘”。这些人面对别人的指责,最霸气的理由是:坐哪里是我的自由。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也是源于有乘客要行使自己下车的自由,因为要实现自己的自由,搭上了十几条无辜群众的性命。
这些人恰恰不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自由,约束部分自由,才能实现更大的自由。
梁晓声讲过一个雨天开车的故事,谈到了个人自由与别人自由的关系。他的朋友喜欢开快车。有一次下雨天,他坐朋友的车,发现每次路过水坑的时候,朋友必然会减速。朋友说,不能让脏水溅到两边的路人。开快车是你的自由,也很舒服,但是你要考虑自己自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自由。
一味强调个人自由的人,往往都是不替别人考虑的人。真正考虑别人的人,总担心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便,所以自己总是以一种谦恭的姿态示人。
03
一个旅居国外的学者曾讲到在国外关于扶门的见闻: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会不会撞到头。所以无论男女,都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简单的一个扶门像一个爱心的接力。
新闻周刊中的一篇文章列举了很多个替人着想的暖人瞬间:在拥挤的地铁里把背上的双肩包取下来,拿在手里;倒垃圾时记得把碎玻璃专门包好了放在醒目处;主动帮我按住电梯开门键;在公共场所推门时,小心翼翼;在满座的餐厅里看见我们等位就默默加快进餐速度;当我正在全神贯注时轻手轻脚;当我走在雨中,对面来的人和我一样偏开了手中的伞……
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他们做的一些事,并非出自义务或道德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他们有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我的朋友小王,吃饭时习惯把盛酒的空盒放在自己旁边,桌上有杂物菜屑随手及时清理,既台面整齐,又减少服务人员劳累。
一个人能否切身考虑到别人的处境和感受,往往体现在这些细微小事里。那些为他人着想的,知道别人的不易的人,一般都是懂得换位思考,真正有教养的人。
04
因为懂得考虑别人,懂得换位思考,所以人才对自己有要求,一切小事皆懂得自觉自律。
我曾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谈到自觉,自然也让人想起了去年地铁里的感人一幕:几个农民工上车后,怕身上的灰尘把座位弄脏,他们就一屁股坐到地上,不给别人添麻烦。
小区里的邻居养了一只泰迪犬,每晚遛狗成为他的功课。他总是一手牵着狗绳,一手拿着铲子,主动将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
在无人关注、无人提醒时,仍然可以自觉保持自己的修养,坚守自我。这份在小事中无需别人提醒的自觉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层次。
05
著名作家夏衍大师病情恶化,秘书见状急忙说:“我去叫医生来。”这时的夏衍已经在弥留之际,身体极度虚弱,但是他仍然用尽全力说:“不是叫,是请。”这成为大师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即使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态度仍然谦恭,对待医生,不是去“叫”,而是尊敬的去“请”。因为修养已经在大师的内心根深蒂固。
修养好的人我是亲眼见过和亲身经历过的。
曾经在散步时偶遇一位退下来的老领导,顺便同行了一段。他边走边跟我聊天,看见路边倒下的自行车他会扶起来,放在不影响交通的地方;看见垃圾桶边的空瓶子,顺势弯腰拾起来放进去;看见对面学步的陌生孩子踉跄走过来,不自觉地伸出双手护着;他的这些行为就像弯腰系鞋带一样自然。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事业成功,衣着考究,但一贯为人客气谦恭。一次吃饭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撒在他的衣服上,服务员着急地跪在地上给他擦洗,他没有一句责怪,马上扶起服务员安慰说没事没事。然后脱掉外衣,拿到洗手间自己清洗。
小事易被忽略,但这些日常的行为习惯里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06
作家梁晓声用四句话来概括"文化"的内涵: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无需提醒的自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我认为一个人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素质,才是真正的有修养。
一个人,不是你富裕,文化深,职位高,外表漂亮,你的修养就高。
真正拉开差距的,从来都不是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万千小事的点滴积累。因为一个能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人,必然能见其素质和为人,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最能彰显其人生的高度。
于细微处见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