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

修路还掏粪,警察管的有点宽⋯⋯

2020-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占芳

民国时期的沈阳,是标准的一线城市。

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中国少有。

沈阳一度180多万人口,在国内仅次于上海。

一个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城市,一个在全国第二个“建市”(穗第一个)的城市,

奉天作为清末新政的试点

继承了城市管理运动的改革,

刚刚出现的警察是文明的产物,承担着市政市容管理的一切。

那会儿,警察在市政巿容整治中管的为啥这么宽?

清末以前,

沈阳城区并没有专业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机构。

奉天城区主要街道有42条,

与房屋建筑之间形成的小街路有600多条。

马路坑坑洼洼的,靠谁修?

都是由地方官临时抽派徭役,

或募资捐款进行兴建和维修养护。

街区排水设施的维护,

对不起,也只能⋯⋯

大多由商民大户自修自管。

皇宫内的道路和排水设施,

由内务部营造司负责承担维护。

老百姓没这个福利,

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以及市政设施的不断增加,

到20世纪初,市政设施维护机构就出现了。

1902年(光绪28年)奉天省城设巡警总局,

道路等市政设施维护开始由警察来管。

啊?警察上街修马路吗?

看好了⋯⋯是管!

1916年奉天市政设施养护、收缴养路费等事宜,

由奉天省警察厅负责!

这是张作霖督军之令。

当时警察厅设有马路工程处,

市政工程建设维修等事宜均由其负责,

让你管也真金白银砸钱啊!

每月经费达3606大洋。

可有个地特殊⋯⋯

大东工业区的道路、排水设施由东三省兵工厂市政管理处养护。

军事重地,闲杂人等远点。

1923年8月,奉天市政公所成立,

工厂课负责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

工厂课?能逃吗?

这是学习日本部门叫“课”

1924年,奉天省警察厅马路工程处,移交给奉天市政公所,

养护管理工作改由市政公所执掌。

刚上任的留洋日本的市长要修马路喽!

岂止修,马路没人清扫也不行。

清末以前,沈阳的城市街路,

环境卫生是由居民和店铺自行清扫。

这叫发动群众门前三包!

从20世纪初开始正式纳入政府管理。

1907年奉天巡警总局成立“奉天省城清道队”,

有清道夫209名,

是临时招募的流离失所的难民或闲散人员。

警察带着清道夫,

清扫城内井字街和官衙门前街路,

市区内多数街巷仍由各商铺和居民自行清扫。

清道队是沈阳第一个环境卫生专业队伍。

1915年奉天警察署颁布《奉天通行管理卫生章程》,

此为国内最早的街路清扫管理法规之一。

一般街路开始由警察署招募地方清洁夫清扫。

就是警察雇佣清洁夫清垃圾。

当时,清扫清运的工具也就是扫帚、手推车和马车,

垃圾送到郊外填坑。

直至1923年8月奉天市政公所成立,

奉天警察厅下属的清道队移交给市政公所。

随着城区的扩大和工业区的兴建,

清道队由原来的两个分队逐步扩大为五个清扫队。

专业队伍清扫的街路范围和面积都有所扩大。

清道夫在作业时身穿后背印有“清道夫”标志的作业服装,

各区还成立了“地方清洁会”,

招募清洁夫清扫胡同。

过去的马路是石土路,

人车一提速就暴土扬烟滴。

必须要洒水降尘,谁让咱讲卫生呢。

1915年,奉天城开始施行夏季主要街路洒水,

沿街居民、商号自备储水器皿,定时向街面酒水降尘。

清末以前,沈阳城内垃圾也是由居民和各店铺自行消纳。

1907年(光绪33年),奉天省城清道队成立后,

城内官府和井字街小范围垃圾由清扫队清运,

1915年,《奉天通行管理卫生章程》颁行,

确定在城内设置“秽物堆放所”。

城市垃圾由此开始集中堆放、清运啦。

民国战乱弄得北平一度也臭气熏天。

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投裸,不避官长。”

洋人、国人都沒少吐槽,

城市这种现象的主因是缺少茅厕!

民国国学大师夏仁虎回忆:“大栅栏之同仁堂,生意最盛,然其门前为街人聚而便溺之所⋯⋯

此虽为上流人士的印象,不免有些夸大,

但确实是北方城市之病症。

1909年6月,美国学者钱柏林父子在奉天看到:

街上警察管理人车左侧通行,

显示其他地方未有的“秩序和纪律”。

20世纪初,沈阳城区开始建造公共厕所。

1915年,《奉天通行管理卫生章程》中,

首次明文要求设置“公共便溺所”。

大奉天可不行那随地⋯⋯那什么了!

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发布《公厕须知》,

公共厕所开始专项建设和管理粪便清运管理。

以前城市粪便作为重要的农肥,

粪便可是号称“金汁产业”,

这可不是瞎掰啊,

“金汁”是掏粪夫专业叫法。

金汁是便便呈金汁状,

只有如此才对植物最有(营养)价值,

这种翔怎么也得是产自小康之家。

农民进城掏粪就爱抢这种翔,

只为能多卖一些钱。

吃糠咽菜人的便便掏粪工都不爱要。

没办法,居民只能自雇人掏运出城。

1907年,奉天省城清道队成立后,

开始有专业组织清掏城市粪便。

1926年9月1日,沈阳市政新市长上任,

新市长李德新上任十日存留的会议纪要中,

就有整改城市公厕、各户添建厕所事宜。

屎尿无小事,这是最大的民生。

更何况,还关系着卫生、城市文明呢。

民国初期,

沈阳虽无专门城市市容管理机构,

但也颁布了一些有关市容管理的法规。

1915年8月,奉天警察署颁布通行卫生章程,

文明的要求卫是底线,人们还要美!

街路景观、城市公共园林是文化文明的产物。

沈阳如何规划建城市园林景观美化环境?

除了建设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外,就以绿化来美化。

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異首创农业试验场,

下设苗圃和园艺场,培育植树用苗木。

1908年,建成奉天森林学堂、奉天种树公所森林场及植物研究所,

沈阳有了植树管理机构和研究基地。

1910年,在“附属地”铁路大街(今胜利大街)开始栽植杨树,

这是沈阳最早的有计划地栽植街道树。

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制定了奉天市古城区街道植树办法,

“在10米以上的街道植树,树株间距为7米”。

还发布了保护街树办法,对老城区的道路绿化实行统一管理。

1923年,奉天市建成以华兴场(现今南市场)为中心的城市广场并栽植树木。

1924年,惠工广场建成,栽下柳、杨、榆、松、山杏450株,

广场变身人见人爱的小花园。

城市景观成了当局的追求,

市政公所在老城区组织的义务植树一次树木1065株。

绿色染遍灰色的奉天,植绿变成时尚。

1924年春,奉天市立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小学皆在校园内外植树,共计1600余株。

东北大学、冯庸大学、同泽中学等校园更成绿海。

至1932年,沈阳老城区、商埠区、惠工及大东工业区街道变绿,共种各类树木2万余株,

市政公所强调:兴建新市区以栽植“用作马路标识”。

而市民在参与公共活动中接受新的事物,

并在公众交际中提升自身素质,

文明成了时尚成了那个时代的标杆。

一种新型有效的城市管理方式诞生,

一个古老城市用新市容,开启新面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