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前几天抽空读了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发现自己以前白读书了,以前读书都是盲目求快求量,很少停下来思考和输出,所以时间久了,能够真正印在脑子里的书寥寥无几。
也是挺幸运读了一下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打算以后等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也给他看,在读书这条道路上少走点弯路,毕竟时间是宝贵的。
关于这本书,我没用全部读完,而是利用本书的方法去读了它。一本书其实只要能从里面多少学到点东西,我认为也就发挥他的价值所在了。
作者提到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者的关系不是前后递进的,而是有点像同心圆似的。前面的技巧是后面的基础,又包含在里面。
「基础阅读」解决的是“这个句子在谈什么”的问题,这个能力在小学阶段应该落实完整。「检视阅读」解决的是“这本书在谈什么”的文体,也就是利用浏览,略读的方式来判断这本书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分析阅读」。而「分析阅读」则是利用种种阅读策略对一本书进行剖析研读。最后的「主题阅读」我可以理解为小学经常提到的「群文阅读」,是阅读的最高目标,也是综合能力所在,运用前面三种方法对一类书进行归类,筛选,分析,综合,最后形成对某个主题的一个观点或若干观点。
我就大概看了这几部分的内容,看到最后,有些乏味了,对于书的分类,以及如何阅读不同文体的书,就没有细看了,先给自己列出一个大纲出来,接下来再慢慢去填充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有「输入」和「输出」的结合,也就是「读写结合」,这也是我们小学中高阶段一直运用的一个教学手段。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理解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首先对一件事要有所独立和辩证的判断。先大量地阅读,大量地输入,然后通过圈画,做笔记,提炼核心,思考质疑,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将书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再结合一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最后再反复实践这些方法。这本书差不多就是自己的了。
所以,今天用书中的这些方法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梳理出来。今后,就要用这些方法去反复实践在各种阅读当中,一步步提升自我。
然后,保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