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 × 在线工具,整合资源来点新玩法

2016-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3ab496a6a4e9

一个社群,成员建立联系无外乎两种方式,「论坛/贴吧」或者「即时通讯软件」

「论坛/贴吧」基于内容主题产生交流,每一个帖子都能被记录并被搜索到,在内容沉淀上有一定优势。各大手机厂商也都选择了这一形式来构建自己用户的社群。
缺陷是,基于社区形式进行交流的社群太松散。相比起每天都会打开的IM软件,如果没有长刺激,社区很容易冷下来。

「即时通讯软件」,每天都会被打开,聊天窗口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活跃的群,可以激发大部分群员参与讨论,产出很多内容。
当然这样产生的内容会夹杂很多许多水分。一般来说会有人对精华信息进行整理,但往往不成体系。且小团体会不自觉地形成并采取抱团策略,不愿意主动对外分享,弊帚自珍,无法吸引新鲜血液进入,社群逐渐僵化。

输出知识库

知识库输出的目的:

a. 整理社群产出资料,脱水,方便成员回顾学习
b. 对外分享宣传,形成社群品牌形象

可选方案:

  1. 云笔记群组
    优势:社群内部分享便利/上手简便
    缺点:局限于社群内部,无法彻底开放分享

  2. 多作者博客
    优势:协作方便,分享便捷,搜索引擎友好。
    缺点:不够轻,维护复杂。不适应大框架下不断细分的社群讨论结构。

  3. 思维导图
    优势:形象化,结构清晰合理。结合在线思维导图,可实现不断更新和便捷分享。
    缺点:适合作为结构使用。随着发展,内容不断填充后,脉络会越来越大,对原本清晰精炼的结构产生挑战。
    惊喜,百度脑图可以导出Markdown!

  4. Gitbook类 多人协作电子书
    个人目前最看好且期待的方式,可作为思维导图的补充。
    优势:图书式大纲目录,可完整承接思维导图结构。
    可插入链接、图片、支持 markdown 排版。
    可多人在线协作编辑,支持评论(乐书和Gitbook)
    可在线分享阅读,也可导出为 PDF/Epub 等格式电子书

    Gitbook/知笔墨 访问页面

    案例:知笔墨丨把时间当朋友-李笑来
    Gitbook丨新生-李笑来
    Gitbook丨程序员的自我修养-Leo Hui
    乐书丨祖鲁法则-样书示例

管理社群

可能的需求:

  • 人员资料统计
  • 人员等级管理
  • 任务发布及协作
  • 通知公告传达

企业协作软件?
看起来,以上这些需求,协作软件都有类似功能可以满足。比如从IM出发的企业微信、钉钉;从项目管理出发的teambition、Tower。但在实际试用中,这些团队协作软件都无法完全胜任社群的应用场景。

不适合的地方:

  1. 上手难度应该要低,且不冲突
    如果新开一款IM来进行社群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成员工作已在使用企业IM,如果社群也使用会有冲突;成员未使用,新装一个应用打开率较低,无法良好地参与社群讨论。
    因此,仍然希望社群主体依托于高频应用,如微信群、QQ群等,便于联系。
  1. 社群协作一般较为简单,项目管理式将之复杂化
  1. 社群通讯录对真实信息需求不大,对网络身份需求更大
    一般企业通讯录都会有手机号、邮箱;但是对于社群,手机号的需求少,为了保护隐私,有时也不适合提供。网络身份比如公众号、微博、知乎、简书等身份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一个人。

综合以上不足,目前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来达成特定需求,但是社群讨论的主体,依然集中在IM聊天工具中。

小工具补充功能:

  1. 信息收集 -> 在线问卷/协同表格
  2. 通知传达 -> 腾讯使命达
    比如,你要在群里通知一件事情,怎么知道哪一个成员没有看到通知?
    使用「使命达」,每一个点进去看过了的成员,都会出现在「已读」列表里,只要再单独找未读的小伙伴通知一下就好啦~
    连发文件也是哦,能看到每个人是否下载过。再也不用反复喊话,辛苦爬楼啦!
使命达介绍
  1. 协同编辑 -> 在线文档(石墨文档 等)
    如果有一份表格/文档需要多人填写,把文件发给每个人,填写完成后合并?每个人写成文字版交由某人整理?
    使用协同编辑的文档,支持多人同时填写。所见即所得!
    石墨文档
    同类网站:一起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