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废掉的?

2024-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经纬成长说

前一段时间我去上海的一家书店去看书,在书店的同一楼层有一家海底捞,门口的的座位上,毫无意外的坐满了人。

当时好奇心来临,想知道Ta们等待过程中都在干什么?

就过去观察了整个队伍,看看是怎么消磨时间的。

大家猜猜看,Ta们都在干嘛?

90%的人都在刷抖音和玩游戏!

尽管抱着Ta人的过法和我没多大关系,但我还是很疑惑:

为什么这么多人,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这些事情上呢?

虽然说我也知道游戏和短视频背后的沉迷机制,但是现在如果让我每天花几个小时去做这些事情,我会觉得:我要完蛋了!

今天这篇文章,有感而发。

正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用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毁掉了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让我们心满意足的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被媒体和商人的价值观牵着走。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历史上曾发生的一件事: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全球精英会议。

500名政经精英在会上,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

大家一致认为:

八二定律真切地存在。

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80%的人,将越来越贫穷,地位越来越下降,淘汰率也越来越高。

可是问题来了,这80%的loser,与其余20%的精英之间,必然存在冲突。

你富,我贫,凭什么?

你高高在上,我卑微如泥,凭什么?

冲突如果剧烈,社会就会动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布热津斯基就此提出了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所谓奶头乐,就是指采取娱乐化、低智化、游戏化、低成本、轻易就能获取刺激性快乐的办法,卸除底层人口的不满。

有两种娱乐方式能够实现这个想法:

一是发泄型娱乐,比如开放s情产业、鼓励bao力网络游戏,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等;

二是满足型娱乐,比如众多的肥皂剧、偶像剧、真人秀等大众化视听娱乐……

这类娱乐能让生活辛苦的大众不知不觉在“戏奶头”中乐不思蜀,从而增加社会对于不正统通俗文化的宽容度。

当娱乐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让人们丧失思考的能力,这一社会麻醉剂将会带来“马太效应”。

(我简单说明一下马太效应:就是一种强者俞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沉迷的人继续沉迷,清醒的人保持清醒。

人与人的差距,甚至阶层间的差距也就拉大了。

所以,娱乐要越多越好,游戏要越普及越好。

综艺与真人秀要随处可见,低智的、无逻辑的、甚至堪称脑残的偶像剧要一部接一部。

当这些东西触手可及,底层人就会安分下来,快乐地、毫无怨言地、无知无觉地继续贫穷,继续无所得,然后虚度一生。

这种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是挺成功的!

奶头乐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同样存在。

对,没错。现在我们日常的视野中,到处充斥着这些xx信息。

曾有人说过,给一个人一根网线,一个小房间,一个外卖电话,就足以毁了一个人。

因为,当一个人置身于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碎片化的信息和无规则的游戏中时,你的注意力全部被占据,时间全被消耗,你的欲望能轻易被满足。

自律会一点一点丧失,意志力逐渐瘫软。

你不会再思考。

也不再向往艰难的事业。

你会恐惧挑战,恐惧前行。

你会在一个接一个的综艺中,在一坨又一坨的微博资讯里,一阵接一阵的低质量欢娱中,走向你的颓废。

王尔德说过一句话:“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一直得不到。另一种是:太容易得到。”

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一头扎进,这些没有用的信息里呢?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概是: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

后来我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人的本性,喜欢感性大于理性。

喜欢看故事,大于看论证科普文。

我们大家都喜欢,能让我们情绪上头的东西。

只想输入易读有共鸣的知识。

而不是浪费脑细胞去拆解,让自己头疼的困难文字。

为什么?

大家每天九九六工作,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工作上。

下班了人一下就放松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在工作上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哪还有精力时间来去自我提升呢?

刷刷w博,刷刷d音,打打游戏不是挺开心挺好的嘛!

如果是这样,那这些APP的大数据就通过阻断我们向上的欲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于是便越来越依赖于环境。

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在这里,当然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之前我跟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希望大家都选择困难模式生活。

因为愿意深入思考的人,本来就是小众。

大众喜欢什么呢?

情绪,立场,观点,撕b~

大家可能都会说:看文章,看视频就是为了放松了,最好别让我再去用脑子了!

毕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太多被认为创造出来,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

我们每天就算保持专注,这也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

举个例子:

一条APP的推送,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

他们要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有专业的写作支撑,用尽各种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点进去。

一样的,一款网络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

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确实,我们在上学那会就是喜欢打游戏,不说荒废学业,也是极大的影响到了我们未来的发展。

这个毋庸置疑。

这就是消费娱乐文化,为我们创造的牢笼。

而我们正心满意足的,一步步走进去。

当然了,我也并不反对适当的娱乐。

要不然活着也太累了~

但是,在这个社会上,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

终于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刷一刷d音,看一看w博,打打wang者荣耀。

等到把手机放下来,已经是深夜了!

于是放下手机的同时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学习吧,明天再努力吧!

一边洗澡,洗漱,然后睡觉。

一天过去,好像没有得到什么价值。

第二天,继续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这很正常的。

一切娱乐产品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团队。

他们会在你的视野中不断的出现,不断的推送各种资讯、消息,诱导你去点击。

一旦你点击了,就不会给你机会让你离开。

大脑都是会上瘾和习惯的。

一旦习惯了这种方式,对这种刺激,上瘾之后,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愉悦感。

久而久之这种愉悦感,就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久更深入的刺激。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也想给几个建议:

1、让自己学会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拔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

2、拒绝看一些影响我们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我现在手机里至少有两百个APP,但是我把它们推送的消息全部屏蔽掉。

那么就是这些APP不会牵着我的鼻子走,而我需要哪个APP直接点开即可。

3、如果摆脱不了,那就当成奖励。

我自己在之前是非常喜欢玩游戏的,游戏等级也非常高。

但是在每次玩过游戏之后,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空虚感和罪恶感。

于是我就把游戏全部卸载掉。

并沉下心来认真工作,认真学习,不断的自我提升。

当我认真下来,保持了一段时间,比如两个星期,比如一个月。

那么我会把游戏重新下回来,玩两把,当做奖励自己,玩过之后再卸载掉。

我要掌控这些东西,而不是让这些东西掌控我。

有些人也会问,说你不刷微博,不看综艺,不聚会,不玩游戏,连你之前最喜欢打的篮球都少打了,你平时都在干些什么呢?

我说:学习呀!

每次学习获得一个新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种所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

和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也看到了我这几年的变化,说我这几年确实改变了很多,那是一种肯定的认可,对于精神层面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些都是离不开不断学习的。

最后也是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娱乐的掌控者,而不是沦为附庸它的奴隶。


作者:负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