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连载小说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反腐]纪检干部扶贫记(10)第十章节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148人  462c8fd539ec

陈三中再次到光明村的时候,烟叶已收购一大半,只剩下一点点。如果不是大洪水,在6月底7月初,烟叶采摘完工,烟农便开始抢栽晚稻了。

老扁告诉他,烟草公司派人来收购,钱款先由乡政府和烟叶合作社担保。主要是娄景明出逃的时候,卷走了烟草公司预付全乡的收购款二千多万。

事后才知,宁祥友被双规,据说是惊动了省纪委和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直接下了指令对宁祥友等一干人全部问责,但是乡党委书记没有受到牵连,换了一个乡镇继续做他的党委书记。现在九都乡政府被县委县政府托管,已经从别的乡镇调了几个科级干部,目前在走组织程序,还未到位。经过县委多次与烟草公司沟通协商,烟草公司作为国企,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双方都有责任。还是要在扶贫上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多次协商,最后达成协议,九都乡政府和烟草公司各承担一半的责任,鉴于九都乡财政困难,钱由县财政局划拨。等乡财政上有盈余时,开始逐年偿还。

烟草公司收购经费是要走预算,过程比较慢一点。收购烟叶的钱,先打白条,等两边的钱下拨后,再发放给烟农。

据曾有生说,今年的烟叶品相和焦油含量都比较高,一等品23块钱一斤,次点的也有14块,合起来,均价在18块左右。

曾有生还告诉陈三中,他家种植的烟叶已经采摘烘烤完。今年种了17亩烟地,按照合作社统计过来的数据,总共是7万8千多元,平均每亩地产值5000多元。赶在立秋前,还可以种植一季晚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每家每户可以增收3万多块钱。

听到这里,陈三中终于松了口气,看来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

陈三中回到村委会,召集村干部开了个会,通报了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娄景明出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干部带头,带领村民开展自救,加紧与民政局联系,在受灾群众建房过程中,争取得到建房补助。市纪委修桥的钱40万已打到乡财政所账户上,另外一部分等修好验收后再打过来。

陈三中要求老扁尽快搞个招投标。招一个资质比较好的建筑公司,百年大计,容不得一点疏忽,要对光明村4000多村民负责。

散会后,陈三中来到村小,受灾的十几户老表,有的携全家到广东打工去了。还几户年龄比较大的,没有走,仍住在村小的教室里。上次市里和县里的志愿者募捐了5万块钱给他们,暂时可以过一段日子。下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在废墟的基础上重建家园。

村小的另外几排教室办了一家名为欣泰的竹夹子厂。这是陈三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沿海引进来的村办企业。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才是关键,选好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制定最低保户价收购,二次返利等形式把企业同农户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让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光明村最大的村情是山区村,三面环山,崇山峻岭,上面长满了毛竹。村民砍伐后运到县城工业园一家造纸厂,价格低廉。加上运输条件差,乡间公路高低不平,运输过程常出事故,造成车毁人亡。后来村民都不愿意运到城里,要么等收购商上门来收,没有收购的话就让枯萎在山上当柴烧。

陈三中挂点光明村后,通过实地走访,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遂通过沿海的朋友牵线搭桥,引进了这家竹夹子厂。当然,优惠条件是要给的,否则没有吸引力,老总才不愿千里迢迢跑到这个山沟沟。条件是免除新泰公司三年税收。主要是雇佣本村村民,帮助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对毛竹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

第一年,欣泰公司实现盈利1000多万,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陈三中走进欣泰公司经理毛和光办公室,同他聊起生产情况。

毛和光顿了顿说:陈书记,上次洪水把乡公路冲毁了几段,产品运出去有困难,延误了交货期。希望村委牵头尽快把那几段冲毁的公路修好。另一方面,那座古桥塌了,导致对岸山上的毛竹只能从江中用木筏子运过来,造成竹子长期浸泡在水中,对产品柔韧性有直接的影响。

讲到这里,毛和光似乎意犹未尽,支支吾吾,不肯讲下去。

陈三中没有追问下去,便安慰毛和光:放心好了,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上面已经同意尽快把桥和公路修好,暂时克服目前的困难。

公开招投标那天,来了5家建筑企业。按照县里的文件规定,凡是上了50万的工程都要进乡里的公共资源交易所,对外公开招投标。陈三中因为单位上临时有事,全权委托老扁。招投标在乡里如期举行,乡纪委派人来监督。经过几轮投标,永吉建筑公司中标,标的是87万。双方签订合同要求,春节前必须通车。

事后,陈三中才知道,永吉建筑公司老板是市人大主任的一个远房亲戚,而老扁又是这个亲戚的亲戚,来了暗股。其它4家企业是老扁请来围标、串标的。事后听别人讲,给了他们每家2000元出工费。

按照合同要求,光明村先期预付40万给永吉建筑公司,等桥修好后,验收合格方可结清。那40万是老扁从乡财政所账户支出来的,买了条烟送给所长,才同意支取。上次那件事后,财政所长换人,叫包优金,从财政局调过来的,据说来路不小。

开工的那天,陈三中去了现场,剪了彩,拍了照。为了讨个吉利,老扁还买了一块几十万响的爆竹,开工仪式在火光四射的爆竹声中启动了。陈三中把大桥修建监管工作交给曾有生管理,让老扁分管其他事。而自己事情太多,两面兼顾,分身乏术。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有一天,陈三中在顺州市都市快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全国曾氏宗亲联谊会近期将在高登县光明村召开,届时将举行“据公孝文化园”奠基仪式。这则消息,立即给他带来了一个灵感。

有一次老扁和曾有生告诉他,光明村绝大多数村民姓曾。据族谱记载,南迁始祖曾据,因政绩卓著,有功于朝廷,后又加封关内侯。因不满王莽篡权,遂举家前往南方,定居在高登县光明村。

光明村是曾氏在南方的发祥地,后人陆续从这里迁往全国。据最近人口普查统计,曾氏目前人口已达到千万。陈三中觉得可以利用这次联谊会做点文章,搞点募捐,弄几个钱把路修好,顺便帮助那几户受灾群众把房子建好。其实这也算不上自己别出心裁,现在很多地方搞旅游节、文化节,大都是政府搭台,经济唱戏,两厢情愿。

放在以前,陈三中会觉得那样会玷污文化的纯洁性。宗亲联谊会,无非是要把同宗同祖的人联系起来,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到时,曾氏族人到光明村寻根问祖,看到族人刚刚受灾的残象,说不定会慷慨解囊。曾氏族繁衍至全国各地,海外华侨也不少,有很多还是大企业家。

果不其然,曾氏宗亲理事会长曾凡常一行提前半个月来到光明村,进行前期考察,筹备联谊会议。

陈三中在村委会办公室接待了他们。曾会长自我介绍了下,就任县政协副主席,兼理事会长。他和陈三中商议时提出:刚才来时,见到一路上,很多公路都被大水冲毁了,泥泞不堪,车子陷在泥潭打滑。到时全国各地曾氏族人聚集到这里,看到我们还这么落后,怕影响不好。陈书记,看看能否组织村民简易修理,最好是把路硬化下。

曾会长的话正中自己的下怀,他得做个局,把他们都网进去,把钱给出了。

陈三中不紧不慢地说:曾会长,你也看到了,光明村刚刚经历洪灾,房屋倒塌,农田被淹,道路被毁。当务之急是尽量让受灾的村民有房住,有饭吃。村委会也拿不出余钱来修路,实在是没有办法啊!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聪明人讲话从来只讲一半,更何况自己说得合情合理。

曾会长沉思了片刻,讪讪地说道:陈书记,这几段冲毁的路加起来,估计也有个三四公里。你跟我说实话,修好这段路大概要多少钱。

陈三中眼看好戏就要开场了,内心甭提有多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毕竟自己在官场浸淫了这么久,怎能喜形于色。

按照邻村修路来看,铺水泥的话,一公里要13万,四公里将近要50万。如果不够的话,村委会和乡政府也出点。

曾会长:要不这样,钱我们理事会出,你们村干部负责监工修好,如何?

陈三中手抖了下,可能是因为激动的缘故,但是立马平静下来了:可以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我们这边村委,可以派出村干部来监工。这样既可确保质量,又能防止施工队偷工减料。

曾会长:陈书记,修路的钱,等我们回去后同理事会其他成员商议下,估计问题不大。迫在眉睫的事情,半个月能否修好?一定要赶在联谊会前修好。

陈三中:曾会长,您放心好了!我们尽快组织施工队,日夜加班。快的话,明天就可以施工,天气允许的话,半个月修好没问题。

曾会长:那就好,到时把村里的卫生搞下。特别是那座300多年的老祠堂要修缮下。毕竟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来,有的还是华侨,特地赶回来。要给他们留个好印象。这件事就拜托你。

陈三中:曾会长,放心,我会亲自抓好落实。

送别曾会长一行,陈三中暗自高兴起来,感觉到今天收获不少,很多问题迎难而解。

陈三中把老扁找来,简要地商量下,通报了修路的相关事宜。

老扁听后,自告奋勇:陈书记,我对这里比较熟,可以联系好施工队。进公共资源交易站公开招投标,估计来不及。到时还麻烦你跟乡里解释下,特事特办嘛。更何况,这笔钱是曾氏理事会出,不是政府资金,也不需要走公开招投标。

陈三中说:好的,这件事有劳你了。今天你就立马联系下,承包给建筑公司,到时我们验收合格了再给钱,最好明天就能开工。

老扁夹起包先行离开了。

下午2点左右,还在午睡的陈三中,被外面轰隆的汽车声吵醒,探头一看。哇塞,七八辆大卡车装载水泥、石子和沙倾倒在马路两旁。陈三中不得不佩服老扁的办事效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