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投资每天写1000字人物

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97人  晨听

我们总是会拿各种理论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点:DISC、粘液性胆汁性、红黄蓝绿...但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有哪些要素,决定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特性?

本期问点:

1.你是否想要更好的生活?

2.你是否有自己的坚持或目标?

3.你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性格特点吗?

为什么要想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建立自己的成长体系时,我发现这个世界和我自己的世界需要被明确地区分开,这样可以让自己保持一种独立的自我审视的状态:我到底如何行动,如何对这个世界进行回应,当我有了想获取的东西时,我又应该如何对外界做出改造?

所以在设想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很可能是没有自己的!或者说,我可能根本没有把自己挖掘出来。

part1 我真的是自己以为的样子吗?

还记得两年前独自去深圳“体验深圳生活”时,看过一个心理老师。他让我用笔在白纸上画出来自己脑子里当下浮现的形象。然后让我阐述我图画的含义。

我说,我画了一个穿着蓝色牛仔裤、红色T恤衫、绑着马尾辫的姑娘,站在沙滩上,沙滩后面的海天练成了一条线,天空上还有海鸥,然后远方还有耀眼的阳光。

画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依照自己去过的北卡的海滩的风景描绘的。但当下的心情确实如此。

心理老师很奇怪,依照我之前对纠结过往的描述,他觉得我心理应该有些过不去的坎,但没想到我描绘出的图画竟然如此阳光美好:红色,海滩,牛仔裤。这些,都是些明快的颜色,轻松的氛围下才会出现的内容。

经他这么一说,我也一惊:一直以为自己是一种沉静、压抑的状态在面对生活。但不知为什么,当心理老师让我描绘当下想象的场景时,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甜美、阳光又干净的情境。

所以那时我知道,我有可能连自己是什么状态都不知道。或者说,我以为的心理状态,也许并不是真的自我特征。

part2 我由哪些部分组成?

后来在进行自我体系规划的时候,依旧还是陷入词汇爆棚后的迷茫:习惯、态度、情绪、目标、价值观、想象、角色、性格、优雅、内向...这个世界用于描绘自己的词语真的太多太多,多到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时,我糊涂了,居然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也想不出它们中,究竟哪些是自己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的。

没办法,那个时候就是一心想要把这些东西理出头绪,想要建立一个自我体系,因为我隐约觉得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后来证明,建立自我体系,是我目前为止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

我的自我体系----自我感知部分

那么依旧从思维层面开始吧。按照自己的喜好与直觉,我把“习惯、态度、目标”这样的词汇统统划分到自己的思维规划层,把它们想象成我的天花板,或者想象成自我世界里那块深蓝色的星空。每个目标与规划,都是天空上的星星。而正是这些闪亮的星星,指引着我一直去探寻。

接着,“情绪、经验、想象、价值观”这些具有极其强烈的自我感受的词汇,被我收集到了一起。就好像自我世界里,我也会感受到风的呼啸,感受到入冬时节霜降、飘雪时的寒冷,感受到狂躁,感受到被针刺一样的不舒服,感受到冰激凌入口时的清脆与甜蜜,感受到星爸爸的新款布丁蛋糕...所有的这些感受,都构成了我,构成了一个鲜活独特的我。

最后,是我的语言和行为。我的各种言行举止的特点。这些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演变成不同的情况。比如,在我健身后我可以达到走路挺胸收腹、加猫步的自信态。但当我遇到大咖时,就会不自然地驼背、手臂胸前环抱、脚步也开始外八了。后者即便我不喜欢,但也要接受,毕竟这些都是我。

part3 自我体系建立好,有什么用?

建立好,我也在想,这些有什么用?所有正常人都会有这些呀,目标态度、情绪经验、行为语言,一个不少,构成了我们的日常。

但仔细观察,不同的人,这些还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价值观明确,他读的诗,写的字,都能彰显出他的安静、避世。

有些人情绪易变,我们透过行为来看,就好像发现了一个有棱有角的立方体,甚至还碰不得。

但当我把这些都写下来,尤其这样按照某种顺序,用鲜明的文字和符号勾连到一起,我发现好像看到了形形色色不同人的排列组合:其中哪怕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整个人的“结果”就可能发生巨大的不同。

那么如果把自己也看做是一个可变的方程的话,我是否也能通过调整变量,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呢?每个要素间是否也能有或强或弱的关联?比如,当我调整了对应价值观,我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是否也能因此发生变化?

最近做的一次DISC测试或许验证了这一点吧。解读的老师告诉自己,本来的性格特征中是极强的S:接受支持型人格。但最近却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我的I和C特质--影响、修正的特征发生了极其强大--超过50%的调节幅度。依照一般的情况来看,受试者也许已经处于极为明显的非舒适区了。

但扪心自问,自己是极为乐意接受的,并没有感受到丝毫的不痛快甚至是痛苦。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调节,本就是自己本能发展的一部分。真正让我感受到痛苦的,是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落地,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all in all

所以,探究到现在,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似乎极强的可调节性,是我的特征之一。

但具体的性格特征,就像我在自我发展体系中所展示的那样,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生活中,通过遇到的人和事,来慢慢记录,慢慢寻找。

我只是想在这一版块的开篇,表达这样一种观点: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都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成为我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