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在生命的田间地头阅读与写作回不去的故乡

夜雨的隐忧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4人  沿海拾贝

最近不知怎么的,北京总是下雨,阴天,下雨,很少晴天,这大概已经持续十多天了吧,而且时不时的还来震撼一下,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让人忍不住想起骆驼祥子里关于暴雨的描写。

关于雨,除了关乎农业生产的干旱之时对其渴盼之外,我是不喜欢的。虽然余秋雨早就对夜雨的诗意进行了梳理,我也认同,但是在饥肠辘辘之时,面包充饥的功能未完成之前,审美是苍白无力的。

在我的记忆里,夜雨并没有巴山夜话的浪漫,有的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恐惧,担忧和无助,而且这种心绪蔓延在我的整个读书时代。读《项脊轩志》,念到“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我每每都会泪眼婆娑成河。

忘不了一个又一个雨夜里,无边的黑暗中,闪电象武侠小说里的魔鬼来临,紧接着“咔嚓咔嚓”的雷声助阵,把瘦小的我吓得瑟瑟发抖,蜷缩在被子里面,这还不算,雨声越来越大,项脊轩老屋的情形慢慢开始在我的卧室中复现,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房顶小瓦下边的一层是棉花杆做的,被老鼠咬了(屋里的老鼠也是我生命中的一大惊惧与苦恼,用过药,用过夹子,用过猫,都不能根治,因为根源在于房子太旧,总有它们藏身之处),坏的到处是洞,虽然房子才二三十年,比不得项脊轩年深日久,但是破旧却不输它。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泥水顺着斑驳的墙面流下来(这神奇的墙面因自然水流的造化之功显出丰富多彩的形状与花纹,成为我凝神遐想的触点,曾经激发我无穷的文学想象力),半泥巴半水泥(新房是水泥地,后来渐渐坏掉了,一扫地尘土飞扬)的地面上汇聚成小河,潮湿,噪声,把我幼小的心浸泡得无一安处。我最担心的还是我的书,克服恐惧爬起来看写字台是否湿了,一般都会被淋,然后为它寻找一块不漏雨的地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挪移过去。

最早是亲身经历,再后来离开家在外求学,居住条件好了,不再担心居所漏雨,可是每逢夜雨叮叮咚咚地敲在窗外,也恶狠狠地敲在我的心上,虽然身不再经受屋子漏水的煎熬,可是因为贫困家里的老屋仍然未被修缮,总为父母担心,心的折磨却更加深重。

无形中,这也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不管有多难,有多苦,我一定要走出去,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改变自己和家人困窘的命运,如果可能,更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为和父母一样勤劳善良却饱经磨难的乡亲们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我有能力帮助他们走向幸福,虽然这个愿望至今搁浅,但确实是我当时心中所想,时时牵念的事情。

夜雨,你洗涤万物,净化心灵,绵长无尽,连接天地,你有着丰富的物质意味与哲学意味,何时天下不再有凄寒,我便敬你诗意无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