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辩证和针灸治疗

2019-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惠米丽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以青年女性为多见。

其发生常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

实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

虚证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却濡养,不荣则痛。

2.虚证

主症  行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阴痛,痛处喜按。

兼见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亏损;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不足。

【痛经辩证】

1.实证

主症  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剧烈疼痛,痛处拒按。

兼见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阴道和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

为寒凝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后痛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

针灸治疗痛经

(1)实证

治法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次髎  十七椎

配穴    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

方义   

中极为任脉穴,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可通调冲任,理下焦之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

地机为脾经郗穴,善于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

十七椎、次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单用即效。

操作   

毫针泻法,寒凝者加艾灸。

虚证的痛经治疗

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肾气亏损配太溪、肾俞;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

方义    关元为任脉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补益肝肾,温养冲任;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功擅补益气血;

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健脾益气养血。

三穴合用,可使气血充足,胞宫得养,冲任自调。

操作    毫针补法,可加灸。

其他治法痛经

(1)耳针法    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肾、骶腰椎。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每次选2-3穴,用利多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ml,隔日1次。

传递健康!传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