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0字万卷好书读书会作业

苦后尽甘甜——糯米酒 (4)

2020-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去图书馆好运来

两天后,三头牛车拉着三车满满的东西进了村,直接往刘家走。掀开麻布一看,原来是一口口一双手都围不拢的瓦缸,一共九口,被长工放到了刘家三年前建的祠堂里。

一天后,刘家老幺也坐着一辆牛车自渡口进村,车上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年轻人和一个头发白了一半的老人。刘家老幺也带了半车东西来。

刘家老三来的那个下午,茅店最好的箍灶师傅带着他的两个徒弟,也从外面赶来进了刘家。

当夜,刘家屋子里灯火通明,快到丑时灯才熄灭,刘家老二和老四分别领着箍灶师傅和老幺到厢房住下。

清晨的冷风正呼呼地吹着,刘家门口却像过年一样,高高地两盏灯笼,灯笼下有一辆牛车,还有点睡意的长工从屋子里出来后,上了车,扬起手中的鞭子‘啪’的一声响,牛便拉着他慢慢地向村口走。

早上的太阳圆囫囵地洒着金红色的光芒,一辆装得满满当当的牛车往太阳升起的相反方向赶。

与太阳升起相反的地方,就是刘家!

牛车把昨晚商谈要的材料都拉回来了,材料刚卸下来,箍灶师傅就带着两个徒弟和刘家刚刚叫上的几个附近人家的汉子,开始箍灶了。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起来。

另一边,刘氏带着村里的十几个老老少少的女人在把谷皮剥掉,将晶莹如白玉,色如牛乳一样的糯米放到篓子里。当天晚上天还刚黑,四担晶莹的白米便已经剥好了;那边的灶也差不多建好了。

又过了两天,新建的灶台已经稳固了,四担糯米也已经在酒坊师傅的指导下泡了一天一夜。

第三天一早,三米多高的灶台下塞着一捆捆木柴,灶台上面有一个大圆蒸笼,蒸笼上盖着一层白色纱布,有无比诱人的米香透过有孔的纱布冒出来。灶台周围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后面的人恨不得将自己的脖子再伸长一段,想看看这源河村第一趟规模这么大的酿酒行动到底长什么样。

“水生他爹,可以开始了。”光着膀子,头发虽白却依然健肉满身的酒坊师傅对刘应说道。

“嗯,开始吧!”刘应点了点头说道。

“开始!”酒坊师傅转身对点火的刘家老幺喊到。

呼!

浇上树油的干柴遇到火折子,一下就烧了起来。

带着令人迷醉的香味一下便从蒸笼中传出,围的里三圈外三圈的人吸上一口,感觉自己仿佛要飞仙了一般。酒坊师傅一边指挥着徒弟们做事,一边叫着长工们加柴添火。

蒸熟的糯米被放置到大缸中,刘家老幺抱着一罐酒曲按照师傅的吩咐,一定量地放入大缸中。

刘家这次酿酒足足酿了一整天。

县志记载:康熙四十年,县富户酿酒九瓮,于年夜分食乡邻,乡人大赞。

(6)

这一年年夜,由刘家牵头,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在刘氏祠堂宽阔的大坪上,坐满了三十五桌。

宴席进行到一半,刘应刘老太爷被要求给乡亲们讲两句话。

半头白发的刘应端着一碗酒笑着从上席走到中间,道:“感谢乡亲们的厚爱,那我刘某人就讲两句。”

“我先问众乡亲,这酒甜不?”

众人皆道:“甜!”

“甜就好啊!老应我十八年前逃荒到我们村,多亏了乡亲们这些年的照料,才熬过那段苦日子。熬了这么多年的苦,现在算是出了点头了,可以尝到点甜味了。”

“我酿这甜酒不为别的,就是为可以甜一回!而且,我不但自己想甜一回,也想让大家甜一回!”

刘应的话刚落下,席间便传来了一阵阵的叫好。

这一夜,刘家祠堂前甜酒的香与甜在瓦碗中升起,在空气中飘散,在人们唇齿间回荡;甜酒一碗碗下肚,在口腔中打了个转后进入喉管,进入胃里,最后到达心里。每一处甜酒到过的地方,都满是沁甜,仿佛之前日子受的苦都消融在这甜酒里。

那一夜,满是笑声的刘家祠堂前的大坪上,只有甜,没有苦!

——火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