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你的不是当下环境,而是非合理信念
图片来自网络“人总是要成长的,我们所看到的别人从容不迫,自若潇洒,一言一行就能定局的气魄,更多都是从失败与困境中蜕变出来的,那些逆境都是人生深度学习的机会,突破了能力的边缘,我们就完成了一次进步,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努力就是了。——青驰有情”
最近陆续有朋友跟我聊起遇到的困扰,各有各的痛苦和无奈,关于职场、家庭、情感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陷入到无法自控和逃离的关系漩涡中,自怨自艾,拼命挣扎,希望寻求支持尽快走出紧张焦虑而又失落无助的负面生活状态。
Sofie,一年半前从传统行业辞职,进入到这家民企工作,谈及第一次职业转型,她对自己主动争取到的新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入职半年后,由于新到任一个直属领导团队氛围就变了,再加上企业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降本裁员形势严峻。近几个月以来,同事上司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微妙,直属领导换了两任,本职工作开展也不顺利,她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好在招她进来的老板还比较信任她,一方面碍于这种信任关系自己不敢提离职,另一方面面试了几家公司还是一样的岗位职责没有兴趣,暂时没有更好的去处,一直处在纠结中,无法改变困局十分压抑。
认真了听她讲了很多复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后,除了安抚她的受伤情绪,我开始关注了解她的积极正向的部分,当问到她对哪些事情感兴趣,都做过什么尝试,过去的十年工作经历,哪些是让自己特别有成就感的部分时,却被一带而过。本职岗位上没有太多的能力积累,基本上都在重复一些单一的经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去争取尝试,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成果。职业外,羡慕着别人的自由和影响力,或者小资的闲情逸致生活,提到付出的辛苦和代价时,又不自觉的退缩。
症结也许就在这里了。
人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很多痛苦是被外在环境和各种关系束缚着的,自己没有改变的机会。实际上,很可能是非合理信念导致了自己无法行动。
著名的理性行为情绪疗法大师埃利斯就专门针对非合理信念设计了一种ABC认知方法。“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在工作方面的非合理信念比如,希望工作可以一次性完全实现自我的价值:自由、影响力、安全稳定、物质回报、人际关系和谐……显然,这是很难实现的。价值的满足可以是分阶段分重点的,而区分的依据就在于能力和需求的平衡。
三个公式
困扰=期待-现状;快乐=能力-期待;自由=能力-欲望
其实本质上这三个公式说明的是一件道理:困扰的出现是因为现状与期待之间产生的落差,解决办法要么降低期待,接纳现状,要么明确目标期待,努力改变现状。快乐和自由的获得也是一样,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自己的期待和欲望,或者因为有了期待和欲望,就要相应的提升能力。
对现状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后,这时才会安下心来做小步积累,因为没有谁能一步登天,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后来,我和她分享了能力三核和能力矩阵的概念,区分知识、技能和才干不同的学习提升方法和策略,特别是提到按照喜欢和不喜欢、擅长和不擅长二分法形成四个区的能力矩阵式,她眼前一亮。
盘点一下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区能力尽量聚焦使用,刻意精进发挥出来,获得成功经验和结果;哪些是自己的储存区能力,可以重新迁移或组合使用,必要时保证有退路;又有哪些是潜能区能力,需要加大投入不断学习提升的方向,这样才能转化更多到优势区;最后的盲区不喜欢也不擅长的能力,尽量寻求授权合作,避免频繁使用。
能力管理矩阵-新精英古典老师最后借用贾杰老师在《活得明白》一个案例中的针对痛苦困扰的提问:
有哪些“痛苦”已经折磨了你很久?
之所以一直没采取行动去改变痛苦,这背后的信念是什么?
你选择接纳,还是增加有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