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昵称、备注和头像的故事

2018-07-08  本文已影响16人  Jelif

原文发表于2017-03-07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的公众号叫Jelif,我某Q和某信的昵称还是Jelif,这是要一条道走到黑的节奏。

起个好名字不容易,既然有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昵称,就一直用下去了。

当然,其实一开始我是打算给公众号起名字叫“Jelif的公众号”,可是“公众号”这三个字犯了腾讯的忌讳,不给通过(我的公众号没加v)。

我不想再和腾讯纠缠下去,于是我的公众号便和我的昵称一样了。

个人的身份认同

许多人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用的昵称都一样,这体现了一种自我认同——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昵称和真名相同的也有,不过不多,属于极个别,我特别佩服他们,勇气可嘉。

好友辨识

好友辨识方法有三:一曰昵称,二曰备注,三曰头像。

曾经,我是备注型重度用户,凡好友,必备注。后来,我是头像型用户,甚至为此发文倡议头像不应经常变。现在,我看开了~

备注在表达概念上最精确,谁是谁,一目了然,不需要额外记忆。

头像和昵称与现实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晰了,需要额外努力,这也是锻炼记忆力的一个方法。但一旦映射关系形成,那么它们就和备注一样有效。

像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你不记得头像,不点进去还真不好说是谁有了动态。

Jelif这个昵称的由来

它是我的英文名,取自我名字的谐音。

这种起英文名方法很常见,比如我有一同学英文名叫Mary,初一听,这感觉就像你听一外国人说他中文名叫张三那样无厘头,但是这个Mary的名字确实和Mary发音很像。

不过,英文名还是要有些个性,如果和欧美常见人名撞上了的话,那就再谐一点。我一好友就是这么干的,相当机智。

头像的故事

我的QQ、微信和公众号头像都不一样,既然它们都叫Jelif,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头像?我只能说,这是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

QQ头像的故事

这个头像是我刚上大学那会儿设计的,当时觉得“私人定制”头像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给自己设计了头像,头像上的邮戳是腾讯的头像滤镜加的。

但是当时水平实在有限,“Jelif”这五个字母都还是用的现成字体。其中i这个字母用的是红色和比较Q的字体,而且i像个小人在L上,有一种幽默暗示在里面。

注意看的话底部其实还有一个小篆字,只是压得有些扁,而且也没有美感。

微信头像的故事

我当初注册微信是为赶时髦,所以比较匆忙,当时手机里刚好有这么一幅图,就用作头像了。然后,经年未变。

公众号头像的故事

这个头像是我专门设计的,说设计其实有些惭愧,因为也就几个字而已。

诗没有云过学海无涯,不过“诗云学海无涯”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没有什么问题,我想借这种正经(诗云、学海无涯这两个词语)与不正经(诗其实没有云过)相结合的表述表达一种不忘初心的娱乐精神。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在古典的情怀中涵养心灵,给生活一些诗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