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 创造型思维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10人  小默笔记

所有试图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人,都要算两笔账。第一,你提供了什么对方需要的东西。第二,与此同时,你又剥夺了什么他本来就有的东西。

一条河要流动起来,需要有3个条件:

1、河流落差产生的张力;

2、控制河流走向的河道;

3、不断补充的源头活水;

其实,人的思维发展也是如此。张力就是目标,河道就是方法,源头活水就是与现实的接触。如果没有目标,人就不会有行动的张力;如果没有方法,目标就只会制造焦虑,而不会引发有效的行动;如果没有跟现实的接触,思维就会变成头脑中僵固的规则,而不会有什么发展。

创造才能制造持续的张力

为什么创造型的思维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答案。他说,是因为(热)爱。

想要把它完成的冲动,变成了一种持续的张力。只要没有完成它,这种张力就会持续下去。你越是爱它,越是希望它问世,这种张力就越大,它就越会持续推动你前进,直到最终把它完成。这就是创造的思维带来的张力。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把我们心里钟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麻烦)的过程。

创造型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根本区别

创造型思维把事情分成了简单的两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想要完成的作品。

第二个部分,是我所面临的现实。

创造思维并不是让我们忽略现实,相反,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实现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创造型思维会让我们用一种不同的目光去看待现实。

创造型思维,会把当前事实看作是创造的条件限制。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限制,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解决问题思维会把这个限制看作是目标是否成立的前提。如果遇到了这种限制,那也许我们该放弃目标。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一个创造型思维的人可能回想:“我想要继续读书深造,可是我现在确实没钱,怎么才能实现我读书深造的目标呢?如果钱真是我创造的前提条件,那我要先去挣钱。”

可是一个解决问题思维的人就会想:“现在我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深造,这压根就不现实。于是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

创造型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什么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去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创造一个东西,就像生一个孩子。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努力,只需要爱这个孩子就可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