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笔记3

2021-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鑫一爱成长

时间 2021年12月23日

页数 51-65

内容

探索童年

蛤蟆先生回忆了童年时期的往事。严苛而成功的父亲,安静而顺从的母亲。蛤蟆先生想要获得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却一直得不到,为此,他感到愤怒和抑郁。可是,他觉得父母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已经过时了,对父母产生愤怒是很为难的事情。

可是童年的某些东西,让蛤蟆先生非常痛苦。通过哭泣,苍鹭让蛤蟆先生看到情绪的流动。

童年的时候,蛤蟆先生的父亲不允许蛤蟆哭泣。所以他长大了,也觉得哭泣是不对的。但是,苍鹭让他认识到,他长大了,他可以自己选择听从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声音(服从旧有的认知模式),还是听从自己的声音(自主选择新的认知模式。)

儿童的自我状态包含自然的状态和适应的状态。上一节说的基本的情绪就是自然状态。而因为父母的态度,儿童要去适应父母从而生存,就发展出适应状态。

苍鹭引导蛤蟆看到自己应对严苛父母形成的适应模式。蛤蟆先生在童年阶段学习如何顺从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形成顺从和取悦行为。

顺从行为有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永远无法真正意义的长大成人。

苍鹭在这里做到很好的共情。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体验蛤蟆的悲伤。尽最大可能的感同身受。最后,在送走蛤蟆先生的时候,苍鹭肯定了蛤蟆的学习进步。

体会

苍鹭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家人的时候,缺少共情。我很看重沟通,但是也许我所谓的沟通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倾诉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去从对方的情感需求作为出发点,去体验对方的需求和情绪。如果是这样,沟通就变成了新的压力。所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我需要识别三个情况。

第一,我是否在倾诉自己的需求。

第二,我是否是以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双向协商,还是真的看到对方需要沟通。

第三,我是否我做好倾听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