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期【教育教学】
《学会记事》听课笔记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地点:高平三中专递教室1
课题:学会记事
讲课教师:常建明
整理者:高平三中 张永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常老师组织学生大声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听课笔记】作文课老师让学生诵读这两篇文字,应该是大有文章吧。且看常老师接下来怎么处理。
常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作文《学会记事》,《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精彩的短文,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有学生说是陈太丘,常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常老师:要学会记事,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那么,这篇小古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呢?
(两位学生发言,但语言不简洁,要点没抓准。)
常老师引导学生重新梳理文章。
【听课笔记】果然,课前的诵读是要用的,那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什么时候用呢?
学生表达不准确,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段落层次,但并没有指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有点遗憾。如果能让学生重新说一说是不是更好呢?估计是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吧。可是,我们教学不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服务的吗?
二、重点梳理
常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学会记事”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是抓住要素。
二是添加细节。
三是要有真情。
然后,常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出细节。
【听课笔记】余映潮老师在教材处理时有一种方法:概说文意,远点突破。常老师引导学生梳理了记事要点后,没有平铺直叙,遍地开花,而是充分考虑到学情,把重心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上——细节描写,以此为课堂的突破点,是很有教学创意的。
三、远点突破
常老师勾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写出细节的重要性。
常老师出示图片——两张校园操场的落叶图,一个远景,一个特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添加要素,细致描述。并有具体的方法引导——加种类、加数量、加颜色、加动作、加修辞、加动态、加想象、加感情。
【听课笔记】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给学生以写出细节的引导,但细细想来,应该是跑题了。这节课的课题是“学会记事”,而这个环节是“学会写景”。如果能用课本上“写作实践”的第一题,既充分运用了教材,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教师指导结束后,常老师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三分钟写作。老师巡视,并把典型的写作通过微信用图片展示在屏幕上。
师生交流,点评。
【听课笔记】运用微信功能,扩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课堂效果;使教学更直观,也更有实效。
四、课堂实践
常老师以“写作实践”第一题,让学生进行添加细节的练习。常老师依然通过微信把学生作文拍图放在屏幕上。
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师生共读例文。
【听课笔记】我们的学生真的是太厉害了,只要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跳出最美的舞姿。短短十分钟,学生就写了近五百字,而且都有细节。
五、布置作业
请以“一堂······的语文课”为题,用今天所学的记事知识,记录这堂语文课,要求真实地记录课堂细节与自己的真情实感。
【听课笔记】这个作业设计很巧妙,既训练了课堂所学,又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书写心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