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随笔

留给后来者的机会——网易云音乐评论功能的体验改进(初步思路篇)

2018-10-15  本文已影响32人  哥大鸭

作者:工设1603 楼江               指导:余永海

用户本质上想要的是一个不太熟的“陌生人社交”平台。

上一篇文章我们从情感体验角度剖析了云音乐用户的心理情境评论功能本质上是抓住了用户想要通过一个音乐平台来发泄自己情感的需求,用户想要通过一个途径和有着相似情境相似情感的人缔结联系,这种联系基于陌生人社交。

活跃在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主要存在三类心理诉求

一类是乐于评论,渴望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无所谓是否有人点赞。属于渴望获得自我体验的用户。

一类既喜欢评论,也渴望评论之后被人点赞、认可。属于希望获得社交体验的用户。

一类是从不评论,但能从评论中得到的共鸣属于希望获得归属体验的用户。

当前的评论机制在网易云音乐所有的功能和功能实现流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单薄的位置,仅仅停留在发布评论-点赞(再评论)的一个正向反馈为主的循环中,当然这和云音乐评论功能以优质评论优先展示的产品机制有关。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将评论社区打造成一个内容输出方和内容接收方的双向循环,让优质UGC生产者产生更高的成就感,激发受众更高的参与感,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就好奇感体验、社交体验和自我体验深入展开:

· 好奇感:日趋同质化的内容逐渐消磨了用户的好奇和兴趣。

· 自我体验:无论是评论者还是被评论者,对于另一方的正向反馈都可以完成一次强烈的成就感体验,点赞机制和精选评论是两个很通用的机制,这对先到者(旧用户)必然是有益的,但反馈的不明显也促使内容输出者难以感到很好的自豪感,对后来者(新用户)就更残酷了。

· 社交体验: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主打“移动音乐社交平台”的云音乐将评论打造成一个陌生社交平台,加强归属感等就显得很重要了。

下面我们就围绕好奇感体验、自我体验和社交体验进行初步的思路讨论:

1. 好奇感体验

· 情境再现:想看看这歌的评论怎样。随着云音乐的评论越来越深入人心,用户打开云音乐有时候就是奔着评论来的,希望有新颖的文字和故事出现在眼前

· 分析:要呈现给用户新的内容,让用户时常都有兴趣打开音乐评论

· 初步思路:精选评论的筛选和评论管理是重点

2.自我体验

· 情景再现:对于内容输出者来说,打开云音乐,想看看自己的UGC获得多少人的认可,自己的内容有没有达成什么成就

· 分析:用户永远是最简单的,有了正向的良好反馈,符合心理需求的激励,就会产生自身内在的驱动力

· 初步思路:可以适当引入成就激励机制

3.社交体验

· 情景再现:有时候听音乐,想看看有多少人有相似的情境感受。想找一个能给予归属感的圈子

· 分析:用户是感性的,一旦触及情感,就会寻找一个圈子进行更深的倾诉

· 初步思路:引入话题性圈子

初步思路总结:

网易云音乐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已有的用户评论下,在评论特点同质化现象严重环境下,继续吸引更多的用户以UGC形式参与评论分享。

评论管理:独立成一个功能大模块,分成“最近评论”、“评论圈”、“乐友圈”、“我的评论”

最近评论:显示最近的点赞数多或者话题高的评论(基于自身听过的歌曲)

评论圈:将优质且具备话题性的评论打造成一个话题,采用跟帖形式

乐友圈:显示最近互动的人或者听歌习惯最相似的人

我的评论:我发布的,点赞的、评论的等的综合管理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打开网易云音乐,边听歌边刷精彩评论,觉得不够,打开评管理模块,优先显示最近听过的歌的最新优质评论,觉得有意思,如果评论具备话题性,可以进一步进入评论圈,进行更深的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